人生不止一种样子,更不止一种可能。
小时候根本没有想过自己的人生会是什么模样,只顾着吃吃喝喝,只顾着眼下的快乐。那时候爸妈灌输的更多是稳定的生活,结婚生子,安安稳稳上班,带孩子,然后在家里忙前忙后,似乎牺牲自己才能换来更多的安稳。
这几年随着社会飞速发展,互联网+任何的组合似乎在告诉每一个人,以前的稳定以后不一定稳定了,除了公务员老师医生警察这些必须要技术含量和胆量的职位,高速路口上的收费口已经基本不需要人工了,超市的收银已经有自动收银的机器了,再往后发展,就更多一些互联网+的组合。
现在对女性的定位也不再是一些自我牺牲了,自我牺牲式的生活只能让自己失去光泽,没有养分,甚至沉迷于一种暗无天日的精神世界。反而现在更倾向于让女性走出去,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只有在自己喜欢的地方,才能有继续耕种下去的可能,就像一个女人遇见自己真心喜欢的男人,才会心甘情愿的去做一些事情。之前看了一些文章都是更倾向于让女性做自己,只有做回自己,才能善待家人。
可能做回自己很难,不为父母不为儿女不为家庭所牵绊,不过反过来想,他们不正是让自己发现另一个自己的意义吗?
以前的自己从没有认真的考虑过自己的人生,总觉得人生嘛,就是既来之则安之,把眼前过好,未来的事情还不知道是什么样子呢。就连婚后,老公总说存钱,我都不以为然,总觉得没有必要,要是从开始上班就开始存钱,应该现在有一笔小金库了,但是那时候更注重自己的感受,什么喜欢买什么,没用也要买回来,手机壳子能一次性买4到5个。看到面膜,只要是好看的封面也会买一堆回来放着,即使不用。有了儿子以后,才觉得日子过的飞快,生他的那些画面还历历在目,他就从手里抱着的小人儿变成了会跑会跳,吵吵闹闹的小男生了。孩子一长大,花钱的地方就越来越多。没有上班的时间很焦虑,焦虑自己挣不到钱,没法给孩子一个好的生活,即使有爸爸,也是期望自己能有收入。那时候虽然知道看书能治愈自己,但是并没有任何行动。后来上班了,才慢慢的开始看书,看心理书,看小说,慢慢的也不那么焦虑。慢慢降低消费欲望,用另外的方式来让自己快乐。比如陪伴家人,比如每天写一篇文章,也许只是一些废话。比如每天跟孩子还有孩子爸爸视频,一起看孩子每天的成长。
人生很长,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告诉我们,人生其实有很多种样子,没有人规定哪种样子是正确的,只要符合你自己的心意,那么人生就是有意义的。假如不符合你的心意,也把它当做旅行,一场你不知道终点在哪里的旅程,一场可以自己去慢慢品味的旅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