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3日,在“明霞教师成长联盟”的群里,我做了以下的分享。
联盟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来自成都的刘霞,我现在是一位高三的班主任。前段时间大热的电视剧《小欢喜》,描述的就是我和我的学生们现在的状态。教师节前有记者来我们班级采访,问孩子们,你们班有什么和别班不一样?我们班孩子特自豪地给记者说:我们班的活动特别多,特别能锻炼我们。还有位孩子在镜头前说:高三的生活特别苦特别累,但如果经常出去做一些活动,就特别有趣特别开心。
![](https://img.haomeiwen.com/i13287890/60a46336f8a4d212.jpg)
记者很惊讶,问我:你们在高三也会经常有班级活动吗?你们会组织去校外的活动吗?活动多了会不会影响成绩?家长会不会反对?会不会感受到很多来自于各方的压力……记者的问题很真实,也很犀利,这些问题其实有很多人问过我,所以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这些话题,我分享的主题是:让班级活动为学生的生命成长筑梦。
两年前,我创立了一个班级公众号:青春奋发,专门记录这一届学生的成长点滴,现在公众号上有约100篇文章,其中有一大半是关于我们的活动记录。这些活动形式多样,有和学科融合的,有围绕某一个主题开展系列活动的,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从高一到现在,我们基本保持了每周一次班级活动的频率。即使在高三,我们的活动也并未停止。9月28号我们刚组织了一次公益活动,为远在1000多公里外的一所藏区的中学捐赠了29箱书籍等物资,共570多公斤,今天我收到对方学校发来的视频,我们的物资、爱心和祝福都已寄送到了。
我为什么要在这么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活中,坚持带着孩子们一起做各种班级活动?多年前,当我开始追随着明霞老师关注生命化教育的时候,就慢慢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我们所要做的不是让他们都长成一般的模样,而是在尊重他们个性的基础上,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的成长。后来,当我成了一位班主任,我就会问自己,我该怎么去帮助孩子们的成长?我想到曾经在原始森林里看到的景象,那里有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还有各种小花小草,它们生长在一起,是那么和谐那么美丽,我想,这就是我想要的班级生态,一个像原始森林一样的班级氛围,每个孩子都能在这里实现自己的独特价值,既能发挥所长、发展个性,也能锻炼自我、挖掘潜能。营造班级氛围有多种方式,设计班级活动就是其中一个主要的途径。
我是如何来设计班级活动的呢?我将从主题设计、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以及活动的实施与保障这三个方面来谈一谈我的做法。
之前提到记者问我一个问题,活动多了会不会影响成绩?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人都问过我。但我所带班级历次的考试成绩都告诉我,班级活动的开展和成绩的提升并不矛盾,反而可以起到促进作用。因为这些活动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不是为了热闹而活动,而是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需要而进行的整体设计。在我们班,活动主题分为两类,一类是阶段性主题,一类是每周主题。阶段性主题通常是由我制定,比如,我为我们班孩子开设了生涯活动课程,在高一阶段我们的主题是认识自我、探索人生,高二是定位自我、主动发展,高三是完善自我、选择抉策。除了生涯活动课程之外,其他的阶段性主题也是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进行的设计,比如下图就是我设计的一些阶段性主题。
![](https://img.haomeiwen.com/i13287890/2534673ae3652d83.jpg)
在我设计的阶段性主题之下,学生再确定每周的主题。他们通常会根据主题要求和自己的小组特色,由团委和相应值周小组共同商议后确定。
主题确定后,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是由值周小组来设计,这样可以极大地发挥他们的创新性和主动性,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比如,高一第一个月我们的阶段性主题是:“适应新环境、学习新起点”,第一组的同学设计了破冰游戏,帮助我们彼此熟悉;第二组的同学请来上一届的高考状元,和同学们分享经验;第三组同学请班级学霸分享他们的心得;第四小组绞尽脑汁,最后想出一招,去请来了学校的教务主任和大家交流。又比如,9月29号,我们开展了一次学月总结的班级活动,负责这次活动的小组中有一位同学对计算机特别擅长,于是他们对全班同学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然后通过数据分析总结我们这一学月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让我很是惊叹。
我们的班级活动形式非常多样化,是学生们引以为豪的一件事,因为这大多都是来自于他们自己的创意。这些富有创意的活动如何顺利地开展呢?首先我们有固定的流程,我们一般是每周五确定下一周的活动主题,周末则由值周小组分工合作制定出活动策划案,在周一向团委干部汇报,如果策划案通过就开始准备,如果没有通过则会有同学和老师参与指导,周四团委会和小组再次确定活动流程和活动前的准备并向我报告情况,周五正式开展活动,然后我们一起反思总结。周末由活动小组写出活动总结,由宣传委员将总结发到家委会,然后由家委会将总结发到公众号,一个活动就算圆满结束。
通过活动流程我们可以看到,整个过程中都有相应的保障体系。虽然活动是由值周小组轮流来负责承办,但团委的干部和我会全程跟进以辅助他们,有时,我们还会邀请科任老师和家长来指导,比如辩论赛会邀请语文老师来参与,职业体验活动会邀请家长来指导。此外,每次活动后,我都会带着同学进行反思和总结。刚开始,我是带着组织活动的小组和团委干部一起反思总结,可后来,旁听的同学就会越来越多,因为他们都发现通过活动的反思,他们可以成长更多。随着他们的成长,我的指导作用也越来越小,通常在高一上期,我陪着每一个小组组织过一次活动后,到了高一下期,他们都基本能独立设计和组织活动了。到了高二,他们甚至会和我主动探讨如何设计阶段性主题会更符合他们的需要。我带的这一届孩子,到了高二下期时,已可以独立策划组织一些大型活动了。
每周五的活动时间,都是孩子们的期待。这么多的活动,家长会不会反对?其实到目前为止,我在家长那里得到的都是助力,而非阻力。我想原因很简单,因为家长实实在在地看到了孩子的成长。下图是一位家长在参与一次活动后的感悟。
![](https://img.haomeiwen.com/i13287890/ddf2790ccce0dbe2.jpg)
这些所看所得,使家长们不仅理解我、支持我,还会主动参与活动的策划。我们班级的很多活动背后都有家长的影子,比如我们刚刚举行的为藏区孩子捐书的公益活动就是由一位家长来负责策划的,从接洽公益组织到联系对方学校,再到活动顺利开展,前后经历了约半年时间。又比如,我们曾经带着孩子们去大学校园参观保密级别很高的国家实验室,由大学教授给我们讲解,这也是来自家长的帮助。甚至我们的班级公众号,也主要是由家长在打理。
我曾经在整理学生照片时,发现了这样的一组照片,那是同一个男孩子在不同阶段的样子:高一上期,他站在讲台发言时,紧张得浑身发抖,不敢看台下,用手里的书紧紧挡住自己的脸;高一下期,他是班级活动的主持人,又一次站在讲台上,紧张到笑容都是僵硬的,却坚持着主持完了活动;高二上期,他已经站到了学校的舞台上,参演我们班的话剧节目。看到这组照片时,我非常感慨,这个孩子的成长清晰可见,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清晰可见。我想,这就是我为什么会喜欢设计班级活动的原因。
记者问:在做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有没有感受到压力?有没有遇到困难?其实都会有。我想,只要我们在做着和别人不一样的事,都会感觉到压力。但我相信自己在做着关乎于学生生命成长的有意义的事,所以一直坚定着方向往前走。意外的是,在行走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支持和帮助,遇到了很多同行的朋友。一个人的行走是孤单的,一群人的行走是幸福的。让我们一起,幸福地走在这条路上,一起为学生的生命成长筑梦。
![](https://img.haomeiwen.com/i13287890/73bbd4871f7f6176.jpg)
谢谢老师和朋友们的点评和鼓励。
![](https://img.haomeiwen.com/i13287890/f39c2358eee3b29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287890/940cbbdbc2b6e9b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287890/f130ad74ef2f2d15.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287890/b3b34392b7b9941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287890/2a12ee1412243d6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287890/d3973c9745ca602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