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月诗词|鲍照:连冰上冬月,披雪拾园葵
文:枯木
《学刘公干体诗五首》(其一)
【南北朝】鲍照
欲宦乏王事,结主远恩私。
为身不为名,散书徒满帷。
连冰上冬月,披雪拾园葵。
圣灵烛区外,小臣良见遗。
鲍照(416年?—466年),字明远,祖籍并州上党郡(今山西长子县),后先辈移家东海郡(今山东郯城),南朝(宋)文学家。元嘉十二年(435年),鲍照献诗言志而被刘义庆擢为临川王国侍郎,迁秣陵令;之后又先后入刘义季和刘濬幕府,随后依随宋孝武刘骏;大明五年(461年),鲍照出任刘子顼前军参军,掌书记之任,故世称“鲍参军”。泰始二年(466年),刘子顼因起兵反宋明帝刘彧失败,鲍照于乱军中遇害,时年约五十一岁。(《南史·卷十三·列传第三》)
鲍照为南北朝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兼长众体,卓越建树,诗、赋和散文皆有名篇传世,与北周庾信并称“鲍庾”,与颜延之、谢灵运并称“元嘉三大家”,在文学创作方面有着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其五言诗工整骈俪,词采华茂,音调和谐,思想深邃,颇得建安风骨;七言诗则在诗史上更占有极为显要的地位,曾被尊为七言诗开山之祖;整体风格清新俊逸,遒劲强健,含蓄隽永,意境深远,钟嵘《诗品》评价:“总四家而擅美,跨两代而孤出”,是南北朝艺术造诣极高的文学家之一。
《学刘公干体诗五首》是诗人钦慕“建安七子”之一刘祯而创作的乐府题材诗词,这首是其中之一。刘祯(?―217年),字公干,东汉末年名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与曹植并举,称为“曹刘”,以五言诗负有盛名,语言质朴,言简意赅;风格遒劲,意境峭拔;气势跌宕,雄浑豪壮,对后世影响深刻,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人物之一。
“欲宦乏王事,结主远恩私”,“王事”:王命差遣的公事;“恩私”:恩宠、私交。首句大意为:心欲入仕,为国为家,可是不愿意被频繁地王命差遣;结交主上,是为了显露才情,以才取胜,而不是因主上私下恩宠受到重任。首句平铺直叙,表明矛盾心理:一方面想进入仕途,伸展志向,一方面又不想被王家私事所羁绊;一方面需要献诗言志,指望脱颖而出;一方面又不想因为主上对自己恩宠而得以重用,授人以柄。
“为身不为名,散书徒满帷”,“为身”:治身、修身,《管子·中匡》:“公曰:‘请问为身?’对曰:‘道血气以求长年、长心、长德,此为身也。’”《孔子家语·贤君》:“颜渊将西游于宋,问于孔子曰:‘何以为身?’子曰:‘恭、敬、忠、信而已矣。’”“散书”:著作、著书。第二句说明诗人的志向和原因:诗人入仕为官并不是为了区区名声,而是为了儒家修身之道;然而虽然读书万卷,著作颇丰,堆满了帷帐,却无法得以受到重任。
“连冰上冬月,披雪拾园葵”,“上冬月”:农历十月,梁元帝《纂要》:“十月孟冬,亦曰上冬”;也有解释为“上”和“冬月”,冬月为农历十一月,上为动词。“园葵”:冬葵,又名冬寒菜、冬苋菜或滑菜,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第三句写景:进入孟冬十月,天气寒冷,开始不断结冰;在大雪纷飞的时候,诗人在小园中捡拾冬葵。这表明诗人内心孤寂,有志难伸的积郁心情。
“圣灵烛区外,小臣良见遗”,“圣灵”:对帝王的威灵之尊称;“区外”:远方、域外。最后一句说明诗人内心悲戚的原因:(按说)皇帝的威灵照耀着疆域内外,可是为何自己虽然优秀,却被主上遗弃不见(重任)?
这首诗为怀古诗,借着模仿刘祯诗体进行创作,事实上抒发了诗人抑郁不得志的内心。刘祯为人有骨气,外具清高之风,内禀坚贞之节,曾因为得罪曹氏而得不到重用,甚至差点有性命之忧,然而刘祯却不阿附曹氏,是具有建安风骨的代表人物。
因而鲍照借古讽今,既想入仕展现自己的才华,又不愿意依附于权贵受人摆弄,然而在南北朝时期政权被门阀士族和皇亲贵族把持,若是不委曲求全,即便是才华满腹,也始终得不到重用,因而为此苦恼不已,于是以诗明志,表明了诗人高尚的道德操守。
限于篇幅,我们就《学刘公干体诗五首》赏析其一,其他四首我们附之其后,欢迎诸位老师点评,谢谢!
2020/12/15榆木斋
附:
《学刘公干体诗五首》
【其二】
曀曀寒野雾,苍苍阴山柏。
树逈雾萦集,山寒野风急。
岁物尽沦伤,孤贞为谁立。
赖树自能贞,不计迹幽涩。
【其三】
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
集君瑶台上,飞舞两楹前。
兹晨自为美,当避艳阳天。
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
【其四】
荷生渌泉中,碧叶齐如规。
回风荡流雾,珠水逐条垂。
彪炳此金塘,藻耀君王池。
不愁世赏绝,但畏盛明移。
【其五】
白日正中时,天下共明光。
北园有细草,当昼正含霜。
乖荣顿如此,何用独芬芳。
抽琴为尔歌,弦断不成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