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很好,同十年前的那个下午一样,阳光温暖明媚,不同的是当年坐在草地上的是那四个青涩的少,如今只有一个中年男人坐在广场的草地上沉默着、思考者。。。。。。
当年临近大学毕业,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同学坐在学校附近的草地上畅想着为了不辜负热血青春决定去改革热土深圳好好的闯一番,然天意弄人,当初最想来深圳意志最坚定的三人没来成,我这个意志最不坚定的却稀里糊涂的来到了深圳,而且稀里糊涂的混了十年。
这十年,从一个意气风发、挥斥方遒,变成了一个被生活磨的几近无热情、无梦想的老男人。
这十年,从一个光着屁股的大学生,变成一个有车有房有老婆有孩子的“金融白领”。
这十年,从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热血青年,变成了一个被生活压的不敢谈理想、梦想的丈夫、父亲和而已。
这十年,哭过、笑过、失去过也得到过,装过孙子也装过爷,再也看不到当初那个刚出校门单纯的自己,只希望留下些许文字,当自己迷失的时候还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枝枝蔓蔓;
也希望这些文字能够给愿意从事或者即将走上商业银行工作的朋友们一个对商业银行基本而又真实的认识,或者对还挣扎在商业银行基层岗位的朋友们能够提前看到这个职场上自己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做好应对准备,进而在银行职场发展的道路少走一些弯路。
在文字正式介入商业银行职场前,笔者先就如下对大家就自己的一些过往及情况做个介绍,以方便后文中广大读者对笔者的一些心理及对部分事情的看法有个评判的基础。
一、关于脾气
记得那是大三暑假的一天,女友突然很兴奋的告诉我说考研的分数下来了(我女朋友是我学姐),如果不出意外可以顺利的就读西北一群著名院校的研究生,随即又很不安的担心自己的助学贷款,因为一旦读研究生,本科时候的助学贷款就无还款来源。当时听说贷款可以申请延期,无知的我们当时还很天真的以为可以很简单的申请到。到了办理贷款的农业银行后,被国有银行的各种鄙视和搪塞后,在银行大堂吵了起来(重点不在此事件,此处省略一千字),后来出来一位年长的副行长解释了一番后说“小伙子,快毕业走向社会了吧。你的脾气和我年轻时候一样,送你一句话,“你这脾气不改,以后走向社会想混的好很难,应该说是不改根本不可能混的好”。”当时没任性,脾气不好,总觉得一切都是自己对的,对这位长辈的话一听而过,根本就没放在心上。没想到这位长辈一语成谶,许多年后,自己在这个社会上碰的头破血流后,才意识到当时那句话是多么正确。
二、关于选择金融学专业
笔者是学金融学专业的,关于当初为何选学这个专业,这要从当年高考前后说起。当年中考(你没看错,是说的中考),差了6份未到老家县城第二中学的录取分数线,对于当年逃荒至现在所谓故乡的地方的祖辈、父辈们来说,读书是唯一不用受人欺负、不用在家种田耕地的出路。
当到了入学报到最后期限的前一天,我的父母一夜没睡,第二天一大早父亲带着6000元钱和我一起踏上了开往县城的汽车。6000元钱是我们全家两三年种田的净收入,父亲用它给我买了高中的入学资格。三年高中时间很快过去了,但父亲那句“不想在家种田,就好好读书”一直到现在我还深深的铭记在心底。
也正是因为这句话,高中的时候整整三年没有向我暗恋的女孩表白,那个女孩姑且称之为H小姐吧。高考过后,自己预估分数感觉考的还不错,但怕选错学校而不被录取,在学校的选择上选了本省的一所二流大学。在填报学校专业的前几天,是H小姐的生日。她生日当天受邀去她家参加她的18岁生日,席间她的叔叔说(后来才知道是当地工商银行的行长)可以试试选金融专业,当时我第一次听说“金融”这个词。
说实话,金融到底是做什么的我并不知道,当翻开当年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南的时候,突然看到我选的那所二流大学的排在第一的专业就是金融学(后来才知道,这个专业是那所学校新开的专业,所以才排到第一位),本以为能排在报考指南第一的应该是很牛的专业,于是就没有犹豫的填报了那所学校的金融学专业。
后来,高考分数线出来了,我高出那所学校录取分数线将近60分,顺利的被那所学校录取了,就这样我就成为了一名金融学专业的学生,为将来成为金融民工做好了铺垫。而H小姐,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去了旁边省会城市读了一所师范类专科学校。后来我们就像其他小说里的异地恋一样,我在两地来回穿梭者。但生活就像一段美丽的故事,我猜到了开始,却才不到结尾,这段故事也成为我后来逃离本省、选择深圳的一个原因,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三、关于找工作
铁打的校园、流水的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活转瞬即逝,而金融学作为一个我所就读学校的全新的专业,本应是最珍贵的求学的时光似乎也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多的印象,让我铭记的反倒是我们辅导员的一句话(关于这句话在稍后的文字中详细向大家介绍)。
大四下半学期,我相信对于每一个应届毕业生来说都会是一个难忘的求职季(当然,如果你是官二代、富二代或者毕业后的一切都被安排好的那类幸福的人除外)。当时正值07-08年金融文集爆发,作为一名金融学毕业的学生深深感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至少深深感觉到了对求职的影响。在经历记不清楚多少次招聘会、也记不清楚投递了多少简历后,始终没有收到任何用人单位的面试邀请,特别是当舍友先后拿到了西南财经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以及邮政储蓄银行、徽商银行的OFFER后,心理越发的着急和焦虑。
记不清楚具体是哪一天了,在从食堂会宿舍的路上,突然听到学校广播里播送到说两天后在南京体育馆有异常大型的招聘会,当时着急和焦虑的我就像无头的苍蝇一样渴望着求职希望,哪怕是一丝丝微小的希望,当即便和另外一位同学决定第二天就前往南京参加招聘会。
南京体育馆分为上下两层,大部分的招聘企业都在第一层、大部分的求职者把第一层招聘企业走一遍后,时间就应该到了招聘会快结束的时间。无意间猛抬头,看到一块指示牌“××银行应聘请上二楼(姑且叫它C银行吧),就这样一个无意的塔头让我走上了南京体育场的二楼的C银行招聘处。招聘会即将结束的时候,笔者赶到C银行招聘处,前面的应聘者只剩下2人,轮到笔者的时候招聘主管粗略的看了一下我的简历、象征性的问了两个问题后,就直接问道“12月份能不能到岗实习?”当时想都没想就满口答应了一定按时到岗实习。后来才知道,那位招聘主管是C银行人力资源部的总经理(姑且成为S总吧)、而这位S总的老家正处在我所读的那所不起眼的大学正处在的隔壁小区。
后来,就如你们所猜的那样,我顺利的来到了位处广东沿海地区一线城市的C银行进行了实习,并顺利与C银行签订了劳务合同,而这合同也也让我为之付出了10年的青春。
当时参加南京招聘会的时间是2017年的10月份,那个时候作为理工学校的其他专业的学生求职进度很快,唯独我们专业的签约不是很高。当年的辅导员像施舍一样的,把一个个市场营销的岗位推荐给我们,当年几无社会经验可言的我天真的去征询我们辅导员关于去C银行实习时间上安排的意见,我们可爱的辅导员很不在意的给了我一句话“你不要去,去了别人也不会要你。”(后来才知道,这位辅导员的父亲为某市的领导,此时正通过关系为其谋求职位上的升职,该辅导员无心过问我们的就业情况也在情理之中)。
好吧,我姑且不去分析这位辅导员的心理,总之,在当时如果求职不成功就意味着我这个曾经在村里、乡里头戴光环的大学生,可能要回家种田了、或者可能要华更高的成本来谋得一份工作,而此时C银行的机会犹如救命之稻草、黑暗中的明灯,吸引着我这个几百万分之一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向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