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文学史第二十八课三曹与建安文学(笔记)

中国文学史第二十八课三曹与建安文学(笔记)

作者: 筱笑盈盈 | 来源:发表于2024-06-24 19:49 被阅读0次

主讲老师:啄木鸟的卓

建安文学的发展和特点。

建安文学是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以曹魏集团为中心,诗歌成就极高。

建安文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反映当时社会的混乱和人民的疾苦,表达诗人建功立业的要求,以及表现作者的理想怀抱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建安文学的形式多样,风格柔和婉转,致力于学习汉乐府民歌。

一,三国时期曹操、曹丕和曹植的文学成就。

建安文学是指从汉献帝在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这个时期的政治、思想文化、经济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新的面貌。

建安时期的作家经历了汉末的大动乱,被推到了社会的底层,因此他们的创作具有广泛的社会经验和真实情感。他们感受到民间疾苦,对此感同身受,使得他们的文学创作更具有社会内容。

文学史一般所说的建安文学,是建安前几年至魏明帝最后一年(239年)这段时间的文学,实即曹氏势力统治下的文学,而创作主要是在建安年间。

代表作家主要有:曹氏父子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蔡琰等。

建安作家用自己的笔直抒胸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掀起了中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

由于其时正是汉献帝建安年代,故后世称为“建安文学”,也称“建安风骨”。

二,社会大动荡时代的文学解放与体验

先秦时期、民国时期等都是思想大解放的时期,各种思想潮流层出不穷。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汉沛国谯(今亳州)人曹操组建青州兵,挟持汉献帝,统一北方,社会有了比较安定的环境。

曹操父子皆有高度的文学修养,由于他们的提倡,一度衰微的文学有了新的生机。

在当时建都的邺城铜雀台(故址在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境内),聚集了一大批文人。诗、赋、文创作都有了新的突破。

建安文学尤其是诗歌,吸收了汉乐府民歌之长,情词并茂,具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汉末的社会现实以及文人们的思想情操。

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三曹”和“七子”,而以三曹为核心: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主将和开创者,今存其乐府诗20余首,代表作《蒿里行》描写了军阀混战时期的惨景,《短歌行》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曹丕是曹操的次子,其诗歌委婉悱恻,多以爱情、伤感为题材。两首《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七言诗。其所著《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著作。

曹植是这一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流传下来的诗赋文章共有100多篇,如描绘人民痛苦生活的《泰山梁甫行》,描写爱情的《美女篇》,《洛神赋》等,曹植写《七步诗》的原委,更流传为尽人皆知的佳话。

李白有“蓬莱文章建安骨”之句,可知建安文学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三,建安文学的反映与风格特点。

建安时期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混乱和人民疾苦,如曹操的《短歌行》等。同时,这些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建功立业的要求,如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这些诗歌还具有悲凉慷慨、刚健有力的风格,形成了建安风骨。

曹操、曹丕、曹植三位诗人风格,展现了他们在建功立业过程中的风采。

曹操是建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风气,风格清俊通脱。

曹丕擅长诗文及辞赋,其名作有《燕歌行》、《与吴质书》等,其中《燕歌行》全诗均用七言,句句押韵,在中国七言诗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创作五言诗的作家,他把文人五言诗的发展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完全成熟,他的散文和辞赋也表现出了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有《洛神赋》美不胜收、《与吴季重书》和《与杨德祖书》是两篇有名的散文诗札。

许劭曾评价曹操:“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主要诗作有《短歌行》、《观沧海》等。

四,曹操与汉朝选拔人才制度的变迁

曹操在汉朝时期,通过举校联的方式选拔人才的故事。曹操小时候顽皮,他的父亲曹松让他叔叔曹嵩去管教他。

叔叔曹嵩不喜欢曹操,认为他孝顺,但实际上可能是因为曹操不喜欢叔叔。

这个故事说明了汉朝时期的选拔人才制度。

然而,在东汉末年,这种制度出现了问题,尤其是到了清朝末期,买官制度的出现,使得选拔人才的标准变得模糊。

六,曹操的政治生涯与性格特点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

他在汉朝时期担任过多个职位,后来加入了张角领导的黄巾军起义,并收编了大量的起义者。

曹操在208年成为丞相,封为魏公,后来又被封为武帝。

他既聪明又顽皮,擅长统治,实行了抑制豪强兼并的政策,提倡以法治国,主张任人为能。

他在官渡之战中扭转了战局,但也因言辞不当而遭到荀攸的指责。

七,曹操文学创作及其思想表达

曹操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有所建树,但他更是一位文学爱好者,喜欢写诗歌。

他的诗歌反映了汉末社会动乱和民间疾苦,以及他积极进取的精神。

例如《短歌行》中的“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表达了感慨时光流逝和忧思难忘的情绪。

他的诗歌还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如《观山海神龟虽寿》中提到的“搜罗天下有才之人”,以及想要效仿周公广纳贤才,安定天下的决心。

七,曹操诗歌与曹丕文学成就探究

曹操诗歌在艺术上具有朴素、自然、不雕琢的特点,形式自由,直率。

曹丕是曹操的次子,出生于187年,226年立为魏太子,25年成为丞相,袭封魏王,26年受汉善,退位禅让给曹丕。

曹丕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七言诗方面,他的作品内容丰富,情感表达细腻,如《燕歌行》等。

八,曹丕诗歌艺术成就及其特色

曹丕的诗歌风格细腻、柔和婉转,善于以景物烘托、借景抒情,形式多样。

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被誉为建安之节,他的诗品受到广泛赞誉。

然而,由于缺乏政治家的气质,曹植在曹操的太子之争中败下阵来,最终被封为陈王。

曹植的一生充满了波折,他的诗歌反映了他在政治环境中的遭遇。

九,曹植诗歌的类型与主题

曹植的诗歌主要分为三个时期:前期诗歌主要写艳影柔乐,表现贵公子们的娱乐生活;中期诗歌抒发真挚感情,如郑徐干诗等;后期诗歌则诉说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悲愤。

曹植的诗歌反映了他的生活境遇和心境,也体现了他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抱负。

十,曹植诗歌的成就及其影响

曹植是一位文学巨匠,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成就。

他大量写古言诗,是第一个使汉乐府民歌的文人画作家。

他的诗歌在形式上,利用乐谱诗形式广泛抒发情感,减弱叙事性,转换为抒情性;在用词上,用华美的词藻改变了汉乐府古朴的语言风格。

曹植的诗歌不仅限于辞藻和技巧,还具有丰富的内容,使他的诗歌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十一,建安文学与毛泽东诗词欣赏

王灿是七个人中成就最高的诗人,王灿的《东林赋》他的作品成就最高。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表达了毛泽东对人间变幻的感受和渴望。

相关文章

  • “建安风骨”风流千古,“七步成诗”亦枉然

    原创: 早点 壹 建安文学,以“三曹”( 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光辉一笔,史称“建安风骨”。...

  • 习习家风熏染出的“公安三袁”

    袁文长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三个以“三”概说的文学现象: “三曹”,曹操、曹丕和曹植。父子三人,曹操是建安文学的开创...

  • 《洛神赋》究竟是才子曹植的爱情悲歌还是他的政治隐喻?

    1.才高八斗曹子建 曹植,建安文学集大成者,与父亲曹操和哥哥曹丕在文学史上并称“三曹”。他的文章“骨气奇高,词彩华...

  • 读《中华文脉巡礼---魏晋风骨有沉香》

    提到这段文脉,不可避开“建安文学”“建安风骨”“三曹七子”“竹林七贤”。 曹操、曹丕、曹植合称“三曹”,是建安时代...

  • 汉魏风骨,建安七子

    建安风骨,又称汉魏风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时代称谓,以三曹及建安七子为代表,风格特色慷慨悲凉、风骨遒劲,同时又心怀天...

  • 正始名士

    正始是魏理宗曹芳的年号(240年-248年),从建安(196年)到西晋立国(266年)这段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

  • 三国篇//曹植《七步诗》

    在中国文学史上,曹操、曹丕与曹植三人被称为“三曹”。在三曹当中,曹植堪称“八斗之才”,出言为论、下笔成章,历来被后...

  •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曹操是建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曹丕擅长诗文及辞赋,在中国七言诗的发展...

  • 陶渊明的儿子竟如此不争气?

    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少“龙生龙,凤生凤”的文坛住话,比如“三曹”(曹操与他的儿子曹丕、 曹植),“三苏”(苏洵与他的...

  • 历史上最全的诗词流派:收藏

    注:内容源自"诗词世界",致敬! 建安七子、初唐四杰、三曹三苏等等,在我国文学史上,诗人词家多若繁星,他们或因风格...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文学史第二十八课三曹与建安文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ljd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