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为什么天天耕种玉米?
20多年前,我在南盘江边的一所村级学校教书。
班里有个学生家住在离学校10里路远的尾阳沟,周末,我邀约2个老师去家访,走进尾阳沟深处,远远只见1户人家住在半山腰上,学生一见到他家房子就面向前面山坡高喊他爸爸,大摡喊了一刻钟,终于听到远处传来他爸爸的回应,当时我对此不解,问了学生才知道,整个山沟从山脚到山顶,满山遍野都是他家种的玉米地。
![](https://img.haomeiwen.com/i21703197/0f4559dd4efebb9f.jpeg)
到了他家才发现,他父母真不简单,独门独户住在深山里,养了13条狗,100头猪,8匹马,20头牛,还有一大群连他家人都数不清正在满山跑的走地鸡。
我们坐下来和他父亲攀谈,他父亲说几年前就带上妻子从兴义市敬南镇的小村庄出来这里扎根种地,因为南盘江边的这个尾阳沟太偏远,大片土地荒山没划分包干到户,根本没人管理,只要有足够的劳动力,这些土地都可以随意种玉米。
我问他一年种多少玉米种子,他说应该有几十万斤,没称过,一年365天,几乎每天都播种子,根本没停过,除了过年3-5天时间休息,陪几个孩子过年,一般正月初六又开始上山种玉米了。
他说南盘江边气候好,阳光足,雨量丰富,土地又肥,不用施肥,除草,连种20年土地肥力不减,并且天天播种子,随时都有收获。
当时我就纳闷,那有这种种玉米的,除了全年高温多雨的东南亚地区才有可能做到随时播种,随时收获。
当我看到屯积玉米的仓房时,我相信并佩服这个满脸黝黑,胡子拉碴,忠厚纯朴的中年农民大叔,太勤劳,太能吃苦了。他说种子还没播种到半山腰,山脚下种得早的玉米已经可以收了。
我问他为什么种这么多玉米?他说生了一大群孩子,准备种10年玉米,等卖玉米赚足够的钱就回兴义买房子做生意,帮妻子开店,送孩子们读书。
现在10年早就过去了,玉米大户的他已满载而归,携一家人回到兴义享福去了。
02从米农“日耕”明白了码农“日更”的道理
![](https://img.haomeiwen.com/i21703197/a179c29724e0a536.jpeg)
后来我爱上写作,幡然醒悟,总是想到这个农民大叔。
他让我明白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真正内涵,他深谙这其中的道理并发挥到极至,原来他一直坚持日耕种地,才能带来大丰收,变成当时种植大户。
这不就告诉我,写作也要一直坚持日更吗?他坚持10年日耕种地都能成为米农大神,我坚持10年日更写作也能成为码农大神吗?
每每将要断更时,我就跟这位农民大叔借力,是他教会了我如何才能通过坚持写作获得复利积累。
我再次深挖农民大叔成功的原因,原来他具备了很多可以迁移到写作这件事情上的特质。
1.有大格局:承包整片荒山野岭,专种玉米,附带其他附属产业,做大做强。很多农民都知道怎么种植玉米,明白“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道理,但他们都没有这么大的格局,不会想到做这么大的规模,仅仅满足自给自足,或者今年看到别人种植香料赚了钱就转去做香料,明年看到大家都种甘蔗也跟风去种甘蔗,定位不准,导致处处碰壁,无法取得成功。
写作也一样,定位好自己的写作方向,选好垂直领域,进行深耕。
如果写作是你热爱的事情,让我们一起用文字记录生活,惊艳时光,温柔岁月。
2.有长远眼光:坚持种地10-20年,赚足后回老家转行开店。贝佐斯曾说:“如果你做一件事,把眼光放到未来三年,和你同台竞技的人很多;但如果你的目光放到未来七年,那么可以说和你竞争的人就很少了。因为很少有人愿意做那么长远的打算”。农民大叔把眼光放到了10年之后,坚持深耕,收获成功。
成功的道路永远都不会拥挤,因为很多人会自动放弃。很多人刚开始写作都很有热情,但坚持下来的人却越来越少,因为写作会掏空一个人,要有持续的输出,必须有长期的输入和积累。
正如齐帆齐老师说的:“让时间成为我们的壁垒加持,做时间的朋友,写作是一种长期定投。”
如果要在写作的道路上走得更长远,必须做好终身写作的准备,把你的焦虑、不安、急功近利的心都先放下,守住孤寂,长期深耕,一定会有收获。
3.有执行力:每天播种,日耕不断。农民大叔每天清晨背着玉米种子上山播种,日复一日,重复着枯燥乏味的动作,不管风吹日晒,那需要多大的毅力啊。
写作也是一样的,要做到每天阅读和输入,随时积累素材,才有可能做到日更不断,笔耕不辍。
简书里的“从容小主”用了24个月的时间写出666万字的21部长篇小说,成为简书里的写作达人,打败了很多写作书友,我们不得不佩服她的执行力。
齐帆齐老师说:“写作最重要是要靠行动力,最难的是开始和坚持,时间会打败99%的人。”
要想通过写作获得复利积累,我们还得学习农民大叔的这种勤劳致富的经验。
原来世上的事理都是相通的。
谨写此文勉励自己,愿做一个日更千字文的码农,用文字陪伴人生,惊艳时光,温柔岁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