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部分的基金公司在宣传定投时,都会拿复利说事,然后给一个公式,告诉你只需要定投XX年就能积累XX的财富,如:定投上证指数20年,轻松投出100万的养老金。
一个极具诱惑的结果,且每月也不用投入太多的钱,真的能轻松应对,这样一个理财方案,对于大部分亏损的小白来说,都是无法拒绝的。
你肯定充满疑惑,这是专家通过公式测算出来的,怎么会错呢?那我用数据告诉你,这真的仅仅是理论方案,而非事实。
从95年5月——2016年5月,每月定投上证指数1700元。
我们共定投了21年,比案例的20年还多1年,如果按照公式测算的话,我们的市值应该是超过100万的,而我们最终的账户市值却只有775157元,比100万还要少224843元,缺口为22.48%。
这还只是名义是指,如算上通货膨胀的话,我们的实际市值还要低的多,每年的平均复合通胀率为2.2%,也就是说95年的1元相当于16年的1.5元,将我们的名义市值按照通胀率调整后,其值只有49万。
同一个时间开始,同样定投上证指数,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我们先来看一下两者的公式吧。
案例定投公式:
1700(1+0.65%)^240+1700(1+0.65%)^239+1700(1+0.65%)^238+……+1700(1+0.65%)^0=100万
实际定投公式:
1700(1+0.65%)^240+1700(1+R1)^239+1700(1+R2)^238+……+1700(1+Rn)^0=77.5万
通过对比这两个公式,我们马上就能发现造成差异的关键问题,那就是:
①两者的计算收益不同;
②定投金额没有考虑通胀。
收益率不同
基金公式所采用的案例,就是假设每期的收益率都固定不变,为0.65%,然而在实际定投中,只有第一期的收益与案例是相同的,其他期均为变动的市场实际收益,而大部分的收益率都是小于案例的,这就造成了实际市值要远远小于理论市值了。
也就是说,案例假设指数每年按照8%零波动增长的,而实际上,市场是呈巨大波动的,而且每年的收益也是不一样的。
通过这个对比图,更加清楚地看到,实际市场走势和案例假设走势之间的差距是如此之大,绝大部分时间内,实际的市场走势投要远远落后于假设的走势,这也就是实际收益率要小于假设收益率2个点原因所咋了。
定投金额没有考虑通胀
另一个更致命的原因就是,每期定投的金额都是固定不变的,而没有根据实际的通胀水平做及时的调整。
这就造成了一个比较严重的后果:前期定投过多,而后期定投过少。
从96年到16年,由于较高的货币发行速度,官方公布的年复合平均通胀为2.24%,现在的1元只相当于96年的0.62元,也就是说,16年每期投入的1000元只相当于96年的620元,无法在后期的投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定投的优势:摊低平均成本,而且造成实际的市值与目标市值的缺口越来越大。
总结:
定投对于没有太多本金的上班族来说,是一种积累财富和参与市场的有效策略,但也不像基金公司和媒体所宣传的那样:每月定投很少的金额,几十年后就能轻松积累到百万市值。
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在定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风险点,在大的问题就是收益的不确定性,还有就是通胀,而我们不能仅仅采用最简单的定期定额策略,将我们的账户收益完全任由市场来决定,而不采取主动措施,要想获得高的收益,还需要辅助其他的策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