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 14, 2008
请原谅我不能用严谨的学术式的语言来评价和分析这类流派, 从美术, 音乐和诗歌上. 我只是在说着我自己的感受. 原先并没有注意, 直至某个时刻突然发现, 无论是美术, 音乐和诗歌, 我竟如此一致地喜欢着印象派.
印象派, 在乎的是即时的感觉, 一瞬即逝的美丽事物. 印象派虽然是西方流派, 却都受到了东方的强烈影响, 是东西融汇的结晶. 而我进一步的感觉是, 印象派是联觉式的, 尤其对于音乐和诗歌.
印象派的美术—–记录下瞬间的感觉印象和所看到的 充满生命力和运动的东 西, 尤其是光影的效果. 对象在笔下没有明晰的轮廓, 即便是人物。他们认为, 光不是白色的, 影子不是黑色的,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我承认这正是我喜爱印象派的一个原因, "自然", 这无与伦比的尤物, 我怎能不心甘情愿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古典画派, 超现实画派等等, 虽然也是以自然为基础, 而力求逼真传神, 用笔讲究隐藏, 色调讲究充分调和, 为了有丰富的色调, 需要分层多次完成, 自然有着她的美丽, 只是不太合我的性情. 对自然的美的瞬间感受, 于我而言才是一种心灵的冲击.
虽然单纯从色彩角度, 印象派与东方艺术几乎是截然相反的. 印象派最忌黑色. 印象派是讲究笔触节奏的, 每一笔下的色都是不完全混合色, 这和中国画的用笔很有共通之处. 而马奈, 莫纳和凡高,高更等, 都很喜欢东方画作.
人们"指责"印象派"片面追求外光", 新印象派则"太忽略主题本身的形与色"; 印象派在后期, 掺入了很多东方式的主观元素, 强调作品要抒发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观感情, “主观化了的客观”, 尝试对色彩及形体表现性因素的自觉运用, 开始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但是后印象派再进一步发展, 到强调内部确定联系的结构主义, 对我这种散漫型的人来说, 也太无趣了一点.
诗歌领域里多称"意象派", 稍迟于印象画派. 意象派把注意力放在意象所引起的感觉上,用感觉和情绪把意象串起来, 这是一种主客观的结合,感情和理性的结合; 而将这种结合借助于瞬间的意象表现出来, 有很强的画面感, 这一点我特别欣赏. 这一点也是与中国古典诗歌有很深的渊源关系的, 在中国古诗中, 有很多意象鲜明的诗句, 虽然是以个体主体性为内核来经营意象.
但是把意象当成诗歌的终极目标, 不去探求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 也不考察或阐发这种联系的社会意义, 这点从理论上是我不喜欢的.
但另一方面, 用感觉和情绪把意象串起来, 事实上已经带着一种联系, 只不过是从感觉出发, 所隐含的内部联系, 是需要读者自己去开发去感受的. 自白派从这里对感觉进行了进一步的延伸, 用变换的场景来作心情的告白. 读自白派, 就是要把自己放置到那些变幻的场景里, 去感受心灵的冲击. 自白派与美术领域里的后印象派很类似(所以疯子也特别多?)
意象派诗人, 象杜利特尔(Hilda Doolittle), "意象主要来自大自然,荒凉的大海、沙漠与异国情调的花卉、珠宝和贝壳等形成鲜明的对照。这种对照可理解为理智与激情、克制与放纵的冲突。" 杜利特尔的诗, 用刻意删削的简洁词句记载她对具体自然景物的直接感受,深沉的感情要在诗句之外寻求.
Sea Rose
by Hilda Doolittle
Rose, harsh rose,
marred and with stint of petals,
meagre flower, thin,
sparse of leaf,
more precious
than a wet rose
single on a stem —
you are caught in the drift.
Stunted, with small leaf,
you are flung on the sand,
you are lifted
in the crisp sand
that drives in the wind.
Can the spice-rose
drip such acrid fragrance
hardened in a leaf?
海上的玫瑰 裘小龙 译
——————————————————————————–
玫瑰,刺人的玫瑰,
饱受蹂躏,花瓣稀少,
瘦削的花朵,单薄,
疏落的叶子,
比一根茎上唯一的
一朵淋湿的玫瑰
更为珍贵——
你给卷入了海浪中。
开不大的玫瑰
叶子这样小,
你给扔到了沙滩上,
在风中疾驰的
干脆沙粒中
你又给刮了起来。
那芬芳的玫瑰,
能滴下这样辛辣的、
凝于一片叶子中的香气?
最欣赏的几位现代诗人
Posted on 11月 15, 2007
雪莱:
是因为这个名字的突然出现, 才动了写这篇的念头的。在EEGLab Workshop 被一位曾就读牛津的人提起, 十几年前的某个身影突然浮现。确切地说, 与身影相关的心情。这个影子其实这十几年来一直充着”挡箭牌”的角色吧。这两年本以为早已平淡, 在最近的几个月里却又被回忆挖掘了出来。也许, 又是一次”挡箭牌”。
雪莱的诗却是真的值得推崇的, 爱它的热情与激进, 它对社会的忧心与思考。它总是那么铿镪有力, 冬天里瞭亮的的号角。
惠特曼:
爱他不羁的灵魂, 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感受, 平和而又博大的胸怀, 无处不在却有着令人惊奇的细微结构的草叶。
艾米莉.狄金森:
她对生活和生命有着细腻而独到的视角, 冷静, 理智, 加上一袭白衣, 纯净高贵如同钻石(原谅我用这被商界污染得一蹋糊涂的宝石来形容她!)
泰戈尔:
心绪低落时, 他的诗歌总能给我最好的抚慰, 教我平和地看世间潮起潮落,他是我青春时期的心灵导师。
一些意象派诗人:
我无法不提意象派, 他们是诱发我新诗创作的开始. 无法忘记高一那年暑假, 一本裘小龙翻译的<意象派诗选>, 新的视界在眼前展开, 我陷入创作的疯狂状态. 在此之前, 满眼只有古诗的含蓄隽永.
西尔维亚·普拉斯:
她的诗是毒药. 我无法不提她, 为她的无法抗拒。她的诗, 古怪精灵而瑰丽, 用鲜血吟咏而成, 最后她死在自己的诗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