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思、行”奏响教师阅读之路的三步曲

“读、思、行”奏响教师阅读之路的三步曲

作者: 碧语丝 | 来源:发表于2020-12-14 19:49 被阅读0次

            苏霍姆林斯基曾在他《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教师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在做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下,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坐下来,深入地思考。”勤奋地读书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必然会涵养出一种超越常人的独特的文化气质和儒雅风度。朱永新也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阅读史,一个忽略阅读的教师无法培植热爱阅读的生命。”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肩负着“传达、授业、解惑”的神圣的使命,我们不仅是学生学业的指导者,更应该是学生兴趣特长,智慧发展的指导人生路上的导师,成为点燃学生梦想,成为生活的积极者的,良师益友。而这一些的“给予”则需要老师不断的充电,而阅读、阅读、再阅读则是充电的最好方式。列宁的父亲伊·尼·乌里扬诺夫说道:“教师应当知道的东西要比他交给学生的东西多十倍、二十倍,至于教科书对他来说,只不过是他应当善于弹离的跳板而已”。因此,给孩子一杯水,需要我们教育者的长流水,作为教育工作者理应使自己成为那股“长流之水”。

            在阅读这个问题上,相信很多老师都知道读书好,却很少有人能真正地坚持读书,在这过程中,总会遇到很多这样那样的困难,比如工作忙,没时间阅读,不知如何读才有效,怎样读才能有用?这些问题也是我曾经遇到的问题。我认为,在阅读之路上上舞动好“读、思、行”这三步曲是关键。一、多读——带着问题选择性阅读看了贾平凹的一段读书心得中的三句话,受到了很大启发。三句话如下:你若喜欢上一本书,不妨多读: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读,这叫享受;第二遍就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便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三遍读过,放上几天,再去读读,常又会有再新再悟的地方。古人云:“开卷有益”。多读是阅读之路的前提,读书不能两天打渔三天晒网,坚持读是关键,可以给自己拟定个计划,每天固定一个时间是你专属的阅读时间,就好像每天都要吃饭,固定一日三餐的进餐时间,我们的身体机能才会正常运转,身体健康才能得到保障。读书也一样,每天如此,日久便会养成阅读的习惯。其次,还应多带着问题读,这样会更好的提高读的效率。拿到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大概翻阅或浏览时,不妨带着目的与问题看看这本书或这篇文章是关于哪一方面的?是否有阅读的价值?适不适合读我读。之前看到过一篇文章,讲的是假设你在阅读的积累是10分,却去读一本平均50分的书,怎么可能读得懂?更合理的做法是读一本10分的书。如果这本书或这篇文章与你的认知水平相差甚远,则不考虑花太多的时间精读,一旦进入阅读,带着问题去读是首先的一个读书方法。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的阅读效率之所以低,是因为我们总是高估了自己的阅读吸收能力——我们只是看到了,不等于理解了,理解了,不等于内化了,只有在阅读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带着好奇心时刻带着问题和目的去阅读,更多的关注,你认为相关的内容,从而集中资源,更好地专注是理解吸收他们,因此,读书必应贪求速度快,数量多,任何有效的阅读都必须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的,需要带着问题和目的去搜寻和定位信息,而不是一目十行式,漫无目的式的快速浏览和阅读。一本书只要能带给我一点启发,解决一个问题,提供一个角度,就是一份收获。其次,不同的书籍,你所用的时间及次数也可相对调整,如:读心灵鸡汤类的书籍,可泛读,大致了解内容或道理即可,读一遍就好;工具提升类的书籍则需要细细去读,还可做做笔记,写写反思,以提高你的认知和思维,带向一个新的认知高度;而国学经典类的书籍却需要反复阅读,领会书中蕴藏的道理,这类书籍常常能启迪我们的智慧,引发我们重新思考生活;还有一些诸如历史、军事、小说、散文、哲学等类型的书籍,则要因人而异的选择性阅读。这样分类、有选择性地阅读,目的为的是尽可能多元化阅读,而不是偏科性阅读。二、常思——给阅读做个深刻的反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老夫子一言道出学习之真谛。常读书还要常思考,这样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学与思往往是一起的。当然智慧的学习方式很多,然而常思却是阅读知识的吸收器、从学到知这个转化过程的催化剂,没有思的过程,智慧之流将被阻断,读得再多,也是在原地打转,毫无进步可言。我的建议是阅读完一篇文章,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我读到了信息是什么?从我的问题出发,我得到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解答?为了解答我的问题,我还需要什么信息?记得读了于永正的《我如何教语文》这本书,我做了如下的反思:今天读了永正老师的关于幽默这个话题,于老师列举了五个例子,其中有个例子让我印象特别深刻。说是于老师教完《翠鸟》第一二段的时候,准备教第三自然段的时候,班里有个男同学,于老师感觉明显的有点疲劳了,于是于老师用智慧解决了这一难题。他语调平缓却十分认真地对那位小庆同学说:“请你去逮一只翠鸟。”学生可怜巴巴的问:“到哪儿去呢?”于老师引导他说你看看书嘛,大家都在读第三段,看看哪儿去逮?看出来以后告诉大家。还没等别人发言,小庆自己就吹嘘了:“不好打,它住在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里面又很深,谁上的去啊?”同学们听了,立刻发出会心的笑声。于老师智慧地说:逮翠鸟这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虽然没有完成,却帮助同学都弄懂了第三段,功不可没,第三段告诉我们的正是翠鸟的住处。“这个幽默的小插曲使疲劳的学生为之一振,师生融融,陶陶然于一堂,顺利地完成了教和学的任务。看到这则小故事,我无不为余老师的幽默而感到佩服。在我们的课堂中,我们是否真真正正尊重孩子的心灵,想他所想是他所思,看到孩子每一个不听话的背后的举动的真实心里反应?是否有真真正正的把心融入到孩子们当中,去观察、去了解去接纳?用爱和智慧去解决?我真后悔那一次因为李子睿在课堂上讲话,把他拉出课室拉到班主任面前,狠狠批斗一番的情景;我真后悔那一次,李金源同学忍不住和同学谈起打篮球的有趣故事时,我用狠狠地眼光向他瞟去的那一幕……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曾说:”教育最重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幽默的语言可以使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幽默的语言可以使人精神放松,使课堂气氛和谐。具有幽默感强的老师,可以使学生感到和蔼可亲。我认为老师的幽默不仅仅是语言的幽默,而是发自内心真心的对学生的爱,出于这样的爱,课堂上的幽默才是富有生命的幽默!因此,于老师说,幽默固然有赖于知识的丰富,思维的敏捷,口语的倡导,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容容的爱心,博大的胸怀,乐观的情绪,爽朗的性格,幽默与冷漠无缘老是笑着看学生,学生就会笑着看老师,老师只有笑着看,学生才会有幽默的心境。对于老师的这一说法,我非常赞成!我多想我的课堂也变得幽默而有爱意!(本段反思写于2019年4月25日)简而言之,我们在阅读时,如果能带着目标,不断地分割、回顾、思考,一步步向目标推进,将是受益无穷的,这是很多人常常忽略的地方。如果你只是为了放松和消遣,那没有任何关系,怎么读都可以。但如果你是为了学习和自我提升,那么,必须让思维参与进来,不断地反刍和思考,把阅读当成一个项目。这样,才能真正学到东西。三、践行——情景联系,学以致用如果说给阅读做个反思是对阅读知识的吸收,那学以致用,则是对知识的内化提升的过程。阅读学习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服务自己,提升自己是从知识网络到实践的过程,是知识从输入到加工,再到输出的过程,也是对阅读中所产生的思想进行梳理,整合和表达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过程,这似乎已经脱离了阅读的范畴,却是阅读后的延伸与应用,它需要你付出行动,如何延伸与应用,可采取情景联想法。上周读到了一篇文章,文章里讲到了这么一个观点:二八定律,就像富人家里的摆设少得可能仅有穷人的一半,却起着比穷人更大的作用,一纸专利所起的作用可能远远大于一个实体工厂,就是往往只占全部的20%却起了80%的作用,这就是二八定律。同样,如果学生用了80%的精力去做这些“废题”,却只起到了20%的作用,就算是一个好学生,也会被拖入一个更低的循环,不能集中于目标,空耗了时间和精力。我觉得这篇文章讲的规律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内。因此,在数学科组的一次交流活动中,我把这个规律结合我们教学学科的特点,分析学科教学如何运用“二八定律”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当然,这些规律进行实践,不要马上将其丢弃,最好是记下来,提醒自己需要的时候提取出来,试着实践一下,这就是一个从知道行的结合,简单有效。阅读书籍后要做到学以致用,其实也不难,反刍思考时问自己:“这个问题、这个观点可以跟生活工作中哪些情景联系起来?”如果你读到一个原理规律,不妨问问自己有哪些现象可以用上这个原理和规律来解释?如果读到一本好的方法,可不妨问问自己在哪些实际问题时,可以用上这个方法来解决?如果你得到一些案例,你不妨问问自己,从这些案例中我受到什么启示?这个启示可以用在哪些教学项目和任务里?如此类推。比如,前个学期看了于永正老师的《我的教育故事》这本书,于是按照书里的方法,上个学期一开学就布置学生买了一本庞中华的描摹临帖字帖,而本学期又看了于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这本书,对学生的书写的感悟就更深了。于老师对学生的写字是非常重视的,他认为写字就是育人,学写字就是学做人。如何指导学生练字?书中多处都有提到,于老师认为书写的最好方法就是描红仿影临帖,而且要天天描红仿影临帖。开学至今按照此方法要求学生每天20分钟的时间来练字,并且一周上交一张书法作品,我也和孩子们一起练字与学生一起比赛,经过半学期的训练已明显感受到孩子们的变化。以下是我进行实践后的记录。记得开学三周前孩子们的作业,孩子的书写还是很多出现火柴杠体,字的书写格式也杂乱无章,很让我头疼。而今在翻阅孩子们的作业变化,虽不是翻天覆地,但也让我吃惊,大部分孩子作业手写工整,作业书写规范了,明显可以看出少了之前的几分浮躁,自然作业的出错率也就降低了。特别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江山、钟昕阳、李晓芳、李金源同学,之前的作业书写那叫一个龙飞凤舞,有些字非得靠猜才能看出一点端倪。现在,虽然不算特别工整,但起码靠近火材杆了。还有何心慧,林裕晴,李永洁,林炳俊这些成绩不怎么好的孩子在练字的过程中,书写进步了,从中也找到了自信,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也不断的进步,性格也变得开朗了,这也是让我感到欣慰的地方,因此于老师说写字是育人写字就是学做人,我非常赞同。于老师说,郭沫若影响了他,而此刻于老师却影响了我,我希望我的一点改变,也可以影响我的学生…… (本段笔记记录写于2019年5月15日)  总之,在阅读路上我践行着“读、思、行”的简单做法,正如周新桥主任时常叮嘱我说的:“多读是输入,多思是加工,实践是输出,要在读、思、行上下功夫,才是行之有效的阅读。”在个人阅读史上,我知道这只是我在万里长征路上的第一步,我将继续让阅读成为我每天跳跃的舞步,不断在“读、思、行”上舞出自己的曲步,丰富、完善和充实自己,去滋润学生的心田,服务于我们的舞出自己的曲步,丰富、完善和充实自己,去滋润学生的心田,服务于我们的学生,在教育之路上踏一路金花风雨,摇一路声声驼铃,采一路兰芷芳菲,唱一路欢歌不断。智慧地去学习,在阅读中点亮内在的光,成为一盏明灯,照亮别人温暖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思、行”奏响教师阅读之路的三步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lrb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