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畅销的不像话,无论是理财圈,育儿圈,还是生活圈,总是时不时地冒出一些关于断舍离的概念。每当这个时候,我总会想,真的那么有用吗?那么神奇吗? 于是习惯性的百度,看评论,多数人说不过是教你扔扔扔而已,索性放弃了读它的想法。偶然一时兴起,打开电子书翻几页,时常是半途而废,最终兴致阑珊。而这次读书计划,也算是给了我一个契机,不想再人云亦云,是否有用,不妄言,读过才知道。
说实话,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从头到尾看不到断舍离的思想体现。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一本不算厚不算大的书,带着厚厚的封皮,拿起来并不方便,其次,目录给人的感觉有些杂乱,不知道是不是译本的原因。然而实际读完,才发现,我有些先入为主的将断舍离和简洁,整齐划了等号。也许是因为之前曾经在网上看过的关于断舍离的实践案例——一个男人将家里的东西只保留最基本的生活用品,其他的都扔掉了,衣服只有2件,茶几,沙发,柜子通通没有了;还有一个女孩,买东西从不要包装,买饮料也都打开倒进自己带的杯子……那时候看到这些案例的时候,我对断舍离是有些排斥的,对我来说,这样的生活有些可笑。可现在,突然觉得那时的自己才是可笑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断舍离呢?也许你要说了,不就是扔扔扔么。扔没错,但要有方法的扔,有仪式的扔。首先是那些根本没用的,三年,五年不会用到的;然后是那些和你不相配的,却又没烂的;最后留下那些突然发现,很有价值的东西。也许你会说,这很难啊,扔不掉啊云云。我们的作者通过实践也将这些扔不掉的人分成了三类——逃避现实型,执着过去型,担忧未来型。我觉得很形象,一下子就使我想到了我自己,还有身边的人。比如我的一个朋友,就是典型的执着过去型,永远保存着上学时候的情书,收到的礼物,获得的一些有意义的奖品等等,这些东西充满了回忆,可对现在的我们来说,只能放在柜子里吃灰,没有任何用处,甚至每年大扫除的时候还要都拿出来清理干净,再放进去,更是徒增烦恼。再比如我的婆婆和爸爸,曾经过惯了穷苦日子的老一辈,时时刻刻都在担心未来会不会少这少那,总是买一堆菜塞满冰箱,家里时常备着楼下就能买到的生活用品,反复的念着,等没有了就麻烦了,可实际上,这样的麻烦从来没有到来过。反思我自己,虽然很努力的活在当下了,却依然习惯性的在打折的日子疯狂囤货,美其名曰,便宜啊,过去这段日子就买不到了。可实际呢?618过去了,还有双11,双11结束了,还有年货节。商家永远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能轻而易举打劫你钱包的日子。
总有一些东西与你不相配,而你又何必执着?女人总是抱怨满柜的衣服,却没有衣服穿,这是为什么呢?说到底,那些你不打算穿的衣服已然已经配不上你,而我们却执念于,它很贵啊,它是XX送的,它……可你又何曾为自己想过,你真的需要它么?你真的还喜欢它么?无论什么时候,如果它配不上现在的你,请放开它,给它自由,也给你自由。衣服也好,人也罢,都是。
有进便有出。我想这才是断舍离的精髓部分。许多人狠下心来扔扔扔,却依然得不到解脱,症结也许便是这个了。扔完了一身轻松,没过多久再次买买买,那和不扔又有什么区别呢?前不久的我同样也犯了这样的错误,收拾了一堆“破烂儿”,下决心扔掉了,却成了给自己买更多东西的理由。作者提到的七、五、一原则——看不见的地方七成满,看得见的地方五成满,给别人看的地方一成满——我觉得真的很好。我的一个阿姨,看不见的柜子里永远都是12分满,衣柜在你打开的一刻,衣服喷涌而出,看的见的房间里满地玩具,杂物,给别人看的装饰物挂满墙,堆满柜子。她的生活也像她的柜子,总是满满的,各种瞎忙的状态,得不到解脱,看不到希望,时时刻刻挂在嘴边的总是一句“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一想到她的生活,突然觉得有些可怕,赶紧喝一杯水压压惊,提醒自己,不能像她一样。其实我们只要将自己收拾出来,然后每次添置一件东西的同时,去掉一件,有进有出,即便不用整理,也不会变的乱而满。人活着,并没有那么复杂,那么难,静静的回看,就会发现,我们需要的根本没有那么多,大多数都是自己的臆想。
我想,作者的理念其实很简单,认认真真活在当下,乐观面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生活。这其实也是我想要的生活状态,不去怀念过去,不担忧未来,车到山前必有路。细细想来,从过去到现在,并没有一件事是解决不了的,而每次遇到的时候我却总是忧思过度,甚至妄想臆想,现在看来,是多么可笑。做自己现在最想做的,不就好了,何必在意一些还没有发生,甚至根本不会发生的事,为自己徒增烦恼呢。所谓断舍离,真的是非常实用的生活方式,不需要妖魔化的执着于简洁的状态,找到适合自己的“断舍离”就好了,轻轻松松,无忧无虑。
接下来,我也会试着按照七、五、一原则收拾我的生活,和每一个与现在的我不相配的它说谢谢,再见。感恩于它的陪伴,然后放它自由。希望你也和我一样,试试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