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刘邦出身寒门,家境贪穷, 而且还是一个好色的地痞流氓。作为中国历史第一位逆袭成功的屌丝皇帝,刘邦用自身的实例证明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个口号的科学性。
![](https://img.haomeiwen.com/i9536780/7c35ad3096dd1a89.jpeg)
与刘邦相反,项羽则是很高贵的,他的爷爷就是楚国著名的武将项燕。项羽有“力拔山兮气盖世”之力。一个是英雄一个是无赖,一个是贵族一个是流氓。从常理看,胜负已定,然而未必。
秦二世元年,陈胜起义,各地方豪杰一哄而起,云集响应,“诸郡县皆多杀其长吏以应陈涉”,夺县自立成为一时之时髦,刘邦所在的沛县也不例外。
然而杀死沛县县令以后,立谁为主却成了问题。依地位、资历、人脉、威望,似乎应该立萧何或曹参。萧何是沛县狱掾,曹参是沛县主吏,都是有一定社会地位和行政能力的人。
然而,萧曹两人都是文吏,比较胆小怕事,心想这领头造反弄不好可是杀头灭族的罪,还是让那天不怕地不怕的痞儿无赖刘邦去干为好。万一事败,咱充其量不过是个“胁从”,当不了“首恶”。由是之故,刘邦这才当了沛公。
这个看起来偶然的事件,其实有着必然。在中国历史上,夺帝位者不外两种人。一种是豪族,如杨坚、李世民是。一种是流氓,如刘邦、朱元璋是。文人是没有份的。文人既不敢起这个心,也没那个力。即便参加造反起义,也只能攀龙附凤,跟在豪族或流氓的屁股后面,当个军师,做个幕僚,出点主意,使点计谋,断然是当不了领袖的。
所以楚汉双方的首领,只能是豪族项羽和流氓刘邦,不会是萧何、曹参,也不会是范增、张良。
文人为什么当不了造反皇帝呢?因为造反起义,争夺地位,说穿了,是一场豪赌,非有天大的胆子不可。这个胆子,又与本钱有关。本钱特大的敢赌,一无所有的也敢赌。
豪族敢赌,是因为本钱大,输得起。
流氓敢赌,则是因为没本钱,输不怕。不就是失败了没好果子吃吗?自己本来就没吃过好果子。
《水浒传》里写吴用策动阮氏三雄造反,阮小七便说:“若能勾受用得一日,便死了开眉展眼。”因此但凡有此类机会,真正一无所有的流氓无产者都是像干柴一样一点就着的。干吗不去?不去白不去。
文人可就要三思而行了。文人都是聪明人,而聪明人从来就成不了大气候。聪明人遇到事情,往往想法比较多,想得也比较细。等他前前后后都想妥帖了,没准机会也过去了。
即便机会没过去,他们也多半不会干。因为文人也是有本钱的人。这本钱比豪族少,比流氓多,不多不少,很是尴尬。他们多半有些薄产,有些家小,妻温良,子懦弱。熬一熬,也许能混个士绅。再不济,也能混个温饱。要他们拿这一点小本钱去豪赌一把,舍不得也豁不出去。
流氓就不会想那么多。流氓什么都没有,却有胆量。而且,正因为什么都没有,所以就只有胆量且胆量特别大。他们没有家财,不怕破产;没有职务,不怕罢官;没有地位,不怕丢人;没有知识,不怕说错话。那他们还怕什么?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我是流氓,我怕谁?”刘邦大约就是这种流氓无赖的心态最终当上了皇帝。
附:《史记》中奠定刘邦“无赖”这一形象特点的,主要有三件事或者说三次描写:一、“好酒及色”;二、在逃跑途中,不止一次地把孝惠和鲁元推下车;三、在项羽要烹太公时,谈笑自若,不以为意,而且还大言不惭地要“幸分我一杯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