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张秀兰:补25日作业

张秀兰:补25日作业

作者: 觉悟张秀兰 | 来源:发表于2018-06-26 17:06 被阅读29次

    许又新:亲子关系决定孩子一生(点评视角训练营13/90)

    “家教”的本体是父母。不良“家教”的背后都能发现诸如父母缺乏耐心、情绪不稳定的影子。——李克富

    许又新《心理治疗基础》

    亲子关系是我们每个人来到世间的第一种人际关系,它对我们每个人的心身健康,都是十分重要的。

    没有母亲或他(她)的陪护人的喂养和照顾,新生儿便无法生存下来。这就促使婴儿对母亲产生依恋。依恋是人类最初始的也是影响最深远的一种情感,是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几乎一切社会情感发展的基础。它通常在五六个月至九十个月明显地表现出来,而在一岁半至两岁半达到高峰。

    如果不是孩子大脑或身体发育有缺陷或障碍,不出现依恋的原因便是亲于关系出了回题。例如,母亲或他(她)的陪护人并不爱孩子,很少接触孩子,不爱抚孩子,不跟孩子交流情感,等等。陪护人更换频繁也使孩子无法产生依恋。从来没有过依恋感的孩子长大后,可能成为只顾自己而对别人毫无感情的人,也可能成为缺乏安全感,或对人过分猜疑而不信任的人,还可能成为具有破坏性和攻击性的人,如此等等。

    孩子的社会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亲子相互作用之中进行的。亲子关系的质量决定着社会化过程是否顺利、是否发生障碍或缺陷,也决定着社会化所可能达的水平。

    重要的是,一个人的人格之核心部分或基本结构,是在学龄前即人生的最初几年里大体上定型的。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亲子相互作用的产物。

    马斯洛(A.H. Maslow)所说的基本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被人尊重和自尊的需要)在人生开始的几年里,就已经存在。如果这些需要在童年得不到满足,精神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障碍,人格的发展也会出现障碍。

    对婴幼儿来说,父母亲的态度和行为应具有前后一贯性,这样,他们才能有把握地预测未来,也才会有安全感。儿童基于昨天什么行为被允许或得到赞许,他们便能推断今天的什么行为,也会得到允许或赞许,他们对自己和未来便有了信心,便有了安全感。我们必须明确,对儿童安全造成成胁的,并不是毒蛇猛兽,也不是自然灾变,而是周围的人尤其是负有养育责任的人的行为硫忽或失误。

    如果父母对幼小的该子缺乏爱护和关怀,孩子的安全感从哪里来呢?如果孩子今天的什么行为得到赞许,什么行为受到制止,并不取决于父母的一贯态度,而取决于于父母此刻是否头痛或消化不良,取决于父母今天心情是否愉快,甚至是取决于父母打麻将牌的输赢,那么,儿童便会感到这个世界完全无法预料,当然也就没有安全感。童年深埋着的不安全感,是将来患神经症的一个重要根源。

    父母的态度和行为的一致性也十分重要。如果父母不和,意见分歧,孩子便不能(至少很难)形成评价事情好坏的统一标准,也就不能发展无冲突的价值观。很多青年人的心理冲突可以从父母教养原则的不一致那里找到根源。

    前面提到了儿依恋情感的重要性。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就必须逐渐“放权”,鼓励孩子在家庭外与同龄人交往,鼓励孩子独立自主。

    一位大学毕业已一年的23岁的女孩子问医生:“我现在该不该谈男朋友呢?”交谈得知,她的父母亲一直向地灌输这样的思想:学生的任务就是读书学习,学习好,自然会有人来找你,用不着发愁找不到对象。这位姑娘在大学四年之中,几乎从来不跟男同学交往。参加工作近一年来,一遇男同事跟她交谈,她就觉得不知说什么好,感到无话可说,十分尴尬。这位姑娘虽然年龄早已成年,可她的社交能力和性格还不如一位健康的初中生成熟。

    依恋的发展有两种可能,一是独立自主精神的发展,一是转变为对父母的依赖。依赖是一种不成熟、不健康的心理或性格特点,神神经症病人的很多苦恼、困难和心理冲突的根源,就是依赖。

    我们必须明确,一个人从小到大,只有在与同龄人经常的交往中,心理才能走向成熟。一直在父母、长辈羽翼的保护下长大的人,既缺乏社交能力,也学不会平等待人的精神。这一点在某些独生子女身上尤其突出。孩子只有通过人际交往的实际经验才能学会待人接物,而不可能单纯靠父母的说教学会这些。

    在家中,如果有一个苹果或一块蛋糕、父母照例让给孩子吃,这就容易使孩子产生特权观念,似乎一切好东西理应由他一个人独享。倒是在幼儿园里,孩子可以学到许多在家里学不到的东西,幼儿圆的老师是懂得如何通过日常生活,使孩子学会人人平等的道理的。吃饼于,每人四片,谁也不多谁也不少;分苹果,每人一个,大小一个样。正是这种生活实践,使孩子们逐新懂得,所有小朋友都一样,大家平等。

    其实,父母真正懂得这个道理,在家里也完全可以进行同样的教育,产生同样的效果。母亲可以有意选购一个大苹果,回家与孩子分享,这不仅可以避免孩子产生特权观念,还可以增添情趣和加深亲密感。这样,孩子从小便会有“独乐乐不若与人”这种社会情感的萌芽,而不会成为自私或自我中心的人。

    有些父母大惑不解:我们对孩子确实是一片真心,关怀爱护备至,为什么孩子越大越变得自私?其实,父母只要好好回想一下自己的言行,就不难发现其中的奥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张秀兰:补25日作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lum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