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跟朋友有过一次讨论,讲讲自己曾经最不喜欢听到的“妈妈说的话”。当时我们有几人不约而同地选了“你看看人家。。。”,“你怎么就不学学人家。。。”。那些“别人家的孩子”,仿佛儿时记忆里的一根刺,扎疼了心,也模糊了跟母亲的距离。
当我们做了母亲,曾经被对待的方式,也会形成我们自己的语言习惯,不小心伤害到我们的孩子。从现在开始,内省、觉察、学习,就变得非常重要了。如何与孩子好好说话,如何说话孩子愿意听,《与孩子好好说话》这本书给了我们全面的解答。
伊莉莎·梅德哈斯,是美国德州大学的医学博士,世界著名的教育专家。曾获美国“教育专家奖”、“父母选择奖”、“全美亲子协会年度大奖”、“美国国家育儿出版物(NAPPA)金奖”等多个奖项。集多个光环于一身的梅德哈斯,首先是一位5个孩子的母亲。她在研究了不断演变中的亲子关系,又总结了自己32年来亲身测试的沟通方法,把各种简单、有效的沟通技巧都分门别类地写进这本书里。这本书一度被誉为“育儿圣经”和“沟通指导手册”。
天下的好孩子都是一样的,而熊孩子则各有各的熊。从随便顶嘴、撒泼哭闹、粗鲁无礼、打架调皮,到胆小内向、拖拉磨蹭、粗心大意。。。。在研究熊孩子对策的同时,我们必须首先认识到并引以为戒的是:很多熊孩子恰恰是受到亲子关系中语言沟通暴力的影响才慢慢变熊的。
梅德哈斯在这本书里就指出,不健康的语言极具杀伤力,错误的表达方式往往降低孩子的自尊水平和打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对自我身份认同产生困惑,或变得自卑无能、高依赖,或变得冷漠自私、缺乏责任、丧失道德。
《与孩子好好说话》这本书提供给我们好用有效的“亲子沟通七法”,帮助我们拉进跟孩子的亲子关系,还能让我们说的话被孩子乐于接受:
(1)提供有限的选择:避免贿赂或威胁的选择,尊重孩子的最终选择
(2)做出客观评论:避免臆断或暗示对孩子的潜在攻击性
(3)提供客观信息: 多陈述事实,少评价对错
(4)我语言 :表达自我感受,而非指责对方错误
(5)提问式引导: 开放式问题,积极对话
(6)极简沟通法 : 一句话,一个表情,或一个手势
(7)幽默:留意幽默和嘲讽有可能被误读,提前根据孩子个性做好预期判断
梅德哈斯通过一些示例告诉我们,这7种技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可以使用其中一个,也可以结合在一起使用。这些方法跟我学习正面管教时接触到的东西也都是相通的。
不过,技巧都是为表达所用的,但绝非仅仅靠技巧。讲话时的语气,情绪,眼神,表情等,都可以传递出超出语言本身的潜台词,而孩子都是比我们想象中更加聪明和敏锐的。
此外,掌握一个“度”,既不要过度引导,滥用技巧,以免显得不够真诚,或让孩子反感;也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以为自己使用了技巧就一定会奏效。如果不怎么奏效,自己焦虑或恼火,再把这种负面情绪投射给孩子。这样的沟通结果也会适得其反。
最后,谨记,在亲子关系中,决定一切的,从来不是技巧和方法,而是源自母性的爱的本能。当我们带着爱迎接孩子的到来,别忘了这份母子间的缘分是为了什么开启的。
其实我很喜欢这本书的英文名字,《Hearing is Believing - How Words Can Make or Break Our Kids》。语言可以塑造孩子,也可以毁掉孩子。这并不是母亲手中的权力,而是一种选择。 身为母亲,我愿意始终秉持母爱的本性,跟孩子讲好“爱之语”。也愿天下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爱的语言下健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