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我读了《孩子的挑战》,这个书名干货满满。与其说是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之作,不如说是促使父母觉醒的方法论。作者鲁道夫•德雷克斯,是一位有着四十年教育经验的儿童研究者,他提出的理论与原则,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育体系,其中心论点就是,家长学习如何成为孩子的合作者。在这里,合作者不是放任的“与孩子做朋友”,也不是古板的教条。家长们需要不断的学习,学习通过孩子的表现对孩子的心理做出正确判断,进而家长做出相应的行为。这需要理性的心理学知识,更需要一个积极的学习态度。成为一个善于教育的家长,需要父母们不断的学习。
以下是我的读书笔记:
孩子的不当行为通常是因为他们拥有一个错误的目标。寻求过度关注、权力之争、进行报复、自暴自弃是孩子不当行为的四个错误目标。我们必须意识到,试图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是毫无用处的,没有哪种惩罚能够得到持久的服从。现在的孩子宁愿得到惩罚也要维护自己的权利。满足感要通过贡献与合作得到。当我们忙着通过奖赏赢得孩子与我们的合作时,事实上我们剥夺了孩子从生活中得到的基本满足感。在相互平等和尊重的关系中,人做完一件事,是因为事情本身需要被完成,这时的满足感来自于和谐的互助与合作。
为什么要付钱让孩子干家务活呢?他们在家里住,有食物吃,有干净衣服穿,享受家里的一切,如果他们要追求所谓的平等,那同时也应该有分担劳动的义务。
利用自然结果让孩子体会到自己行为的后果,我们就给孩子提供了一个真实和诚实的学习机会。
尊重孩子,就是说我们将孩子看作和我们自己一样,是个享有同等决定权的人。但这样的权利,并不代表孩子可以做任何大人能做的事情。每个人在家庭中都扮演不同的角色,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权利。
在任何需要尊重秩序和规律的领域,孩子都需要从实践和经验中学习,而不是从语言中学习。孩子生活在这个世界里,需要学习尊重自然法则。
当妈妈的关注点在错误上时,她也将孩子的关注点从正面的享受某事转移到负面的出现错误上。如果我们经常关注错误,就容易令孩子丧失勇气。将孩子的关注引向正面,孩子就能保持勇气,这份勇气能够让学习变得更容易。“现在出了错,我们可以做什么?”将孩子引向进步的方向,激发孩子勇气。和学会事后补救的能力相比,犯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规律对于孩子就像房子的墙,赋予生活的界限和范围。没有哪个孩子能在无法预知和期待的生活中过得愉快安逸。规律让人有安全感。稳定的规律能够赋予孩子清晰感,继而产生真正的自由。
现在的家庭是团队,而不再是一人领导,其他服从,团队会激发每位成员为整体利益而努力。每个成员都会关注家庭的整体需求。合作就是每个成员各自努力,共同完成对全体最好的事情。
任何人在强迫时都不会通情达理,把我们的想法强加给别人,是无法赢得合作的。
权力之争中,父母最重要的是坚持——我们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我们要改变孩子做什么。父母要明白当时的环境需求是什么,并且为顺应环境需求而努力,而不是自己的主管想法。了解、鼓励、合理后果、相互尊重、尊重规律、赢得合作,这些都是解决权力之争的方法。父母需要不断提醒自己:“我真心不能强迫孩子做任何事,或控制他们。只有我赢得孩子的心他们才愿意合作。”
绝对不要替孩子做他自己能做的事情。我们替孩子做他们能坐的事情时,其实在展示我们比他大、比他好、比他有能力,剥夺了孩子体会自己能力的机会。
不论孩子们发生冲突的原因是什么,父母试着帮孩子扯平或进行决断只会让问题更严重。当父母敢于孩子之间的冲突时,其实是在剥夺他们自己学习解决冲突的好机会。
把孩子放到同一条船上,一视同仁,通常会有好的效果。我们不认可或评论其中任何一个人,他们就不需要贬低或抬高对方。孩子们之间会相互嫉妒,因为这样能吸引父母的关注。
通过讨论,我们可以避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同时又能引导孩子独立思考,把所有答案想好直接教给孩子,那孩子医院不会学会独立思考。当亲子关系良好时,孩子听到这些问题,会非常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不用担心被评价和批评,而我们则会发现孩子非常公正、公允和善良。
妈妈需要给孩子播下思考的种子,不需要给孩子讲道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二十引导孩子自己发掘:问题在哪儿?怎么解决?让孩子思考,然后静观其变。
“对”孩子说话,是在告诉他我们要他怎样,是让他顺从,是我们在思考。“和”孩子说话,是我们和他一起思考,找到解决问题或改善现状的方法。孩子对家庭和谐也做出了贡献,同时又不是由他支配每个人。这样的讨论,是在照顾所有人利益的前提下,共同找到最佳的解决之道。
家庭会议是以民主的方式解决家庭难题,每周应该有固定的时间,全家一起开家庭会议,让它成为家庭活动的常规乃荣。每个人都有权利提出问题,都有权利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大家一起寻找解决方法。家庭会议作出的决定,将会持续一星期。会议之后就开始执行,下周如果发现上星期的解决方法不太理想就寻找新的方法。
养育孩子的新原则:1、鼓励孩子;2、避免奖赏和惩罚;3、利用合理和自然的结果;4、坚定而非强硬;5、尊重孩子;6、引导孩子尊重规则;7、引导孩子尊重别人的权利;8、杜绝批评和减少错误;9、让生活有规律;10、花时间训练;11、赢得合作;12、避免过分关注;13、避免权力之争;14、不介入冲突;15、做,而不是说;16、不要“赶苍蝇”;17、慎用取悦,有勇气说“不”;18、避免冲动行为,做孩子意料之外的行为;19、避免过度保护;20、鼓励孩子独立;21不介入争执;22、不被恐惧驱使;23、做好自己;24、避免怜悯孩子;25、要求合理简洁;26、言出必行,保持一致;27、对孩子一视同仁;28、倾听;29、注意说话的语气;30、放松从容;31、对坏习惯不要小题大做;32、一同享受乐趣;33、“和”他们说话,而不是“对”他们说话;34、家庭会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