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朋友叫我去参加一场家排课,第一次听到家排这词,好奇的我就来了。
课程不是老师在上面讲我们在下面听的课程,一开始就进入案例实操,我刚开始看不懂这是在干嘛,慢慢的我也感受到了,从下午三点半到晚上九点半才完成三分之二,期间“主人公”休息了三次需要整理自己的情绪。
故事是这样的,地面上排列了父母,外婆外公,自己,老师引导她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她闭上眼睛后她的感受她所看见的人和物和事都很清楚,她过不去的第一个节点是在11岁左右因为表妹来到她的家庭,家里发生了一些事情让她很搞不清楚她是不是妈妈的女儿?因为表妹乖巧讨大人的喜欢,但和她就是暗暗的较劲,大人们老叫她让妹妹,所以她经常觉得她不是妈妈的女儿,对于这个身份她很纠结,她想要妈妈给予确定的爱,确认她的身份。老师说人来到这个世界是有她该有的位置,如果位置找不到她会生不如死,不知道来到这个世界有什么意义的,我听了觉得很夸张,老师举了很多个案告诉我们,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需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去解决。
第二个节点是在14岁发现爸爸在外面有别的女人,坚守着这个秘密压在心底直到现在,怕妈妈知道受伤害?这个“主人公”很爱妈妈,这个秘密很有可能大家都知道,她以为大家都不知道只有她自己知道,所以她一直在承担这个包袱丢不掉,她不知道怎么面对爸爸,她也害怕面对妈妈,所以一直活得那么累,老师在疗愈过程中一直引导她放下,谁接受的谁承担,我们不必替人承受。
第三个节点一直小心翼翼的活着,不敢对父母有要求,连最简单的毛绒绒的毯子,暖暖的毯子都不敢说,当老师一直引导她说出来,说出来妈妈一定会满足你的,当毛绒绒的毯子找来的时候,这个“主人公”瞬间流泪了,因为这个毯子是唯一给她的,没有人来分她的毯子,这是妈妈爱她的表现,她感受到很温暖很光。
觉得这个“主人公”太可怜了,那么渴望爱,那么小要求都得不到满足,小时候很多事情会一直影响着你长大后的生活,只是我们并不知道而已,原生家庭真的太重要了。
跟老师闲聊时还说了一个事,就是领养子女的问题一定要告知领养的孩子你是领养的事实,不然对自己的家庭不是鸡飞狗跳就是家破人亡,我听到也觉得不可思议,领养孩子这不是做好事吗?这是多大的恩情啊?还会害得家庭不好?老师举了好多她帮助过的案例,她说只要告诉她来自哪里就好,不说对大家都不好,不说为什么会不好,是因为把她生命的源头切断了,其中的学员说这样说来回过头想想生活中领养的家庭,确实是不是养父母病死就是养父母的孩子病死,我身边的家庭是告知领养孩子事实的,所以家庭没有什么变故。
读别人的故事看自己的人生,如果这些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自己又是怎么做呢?学习疗愈课在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可以更好的来处理这些关系,也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我们更好的做自己,更好的生活。
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课程,觉得很神奇很有意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