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北京

作者: 朵姨的芝麻绿豆 | 来源:发表于2018-09-29 15:24 被阅读19次
想念北京

宽厚作为北京的品格,溶于其建筑风格及北京人的性情之中。

                      ——林语堂《辉煌的北京》


看完《邪不压正》,更加想念北京了,虽然对这部电影的感受基本上只有“自律”二字。彭于晏的自律让我们看到他的自由的身体,许晴的自律也是可敬的,据说她为了那个露臀练了两个多月的瑜珈。姜文的自律么,呵呵,就是把一部《侠隐》拍成了姜文的《邪不压正》。但是没办法,就好这口,所以还是会去捧场。虽然看到了我想像中老北京的部分样子,但应该不是原作者张北海先生心中的样子,所以这也是某周刊采访老先生时,他强调不想谈电影的原因吧。

话头扯回来,说说想念的北京。对北京最早的影像记忆应该是20世纪20年代,林海音《城南旧事》中的北京,“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还有老舍的《骆驼祥子》、《茶馆》、也是林语堂的《中国人的生活智慧》中的北京,以出生在美国的华人少年朱频回国念书为主线,描写了北京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家庭建筑,以及西方人在中国的生活。林语堂还有一本《辉煌的北京》,就更为详实的描写了北京的人文精神、四季更迭、城市面貌、民众生活。张北海的《侠隐》故事,是以武侠故事为线索,在书里重建了一个他早年生活过的北平,建筑、街道,还有那些吃食,细致、详实。从忽必烈时期的开平、马可波罗口中的上都,到后来的北平、北京,想必在这些老北京心中都有一种不变的样子吧。

脑海里的北京,也是《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的样子,过着和上海人一样的逼仄的生活,竟有一棵树长在屋里。也是《渴望》里的北京,胡同的日常鲜活生动,各个阶层,各色人等,有歧视,有误解,最后在善良的本心下归于一家。

作为著名的“双城记”中的上海人,对北京竟有深深的好感,也是一件莫名的事情。哪怕被迫付过25元一只的虾钱、被带到过长城脚下的熊乐园,也没有减少对北京的喜欢。宽阔的大街和曲里拐弯的胡同,悠扬的鸽哨和既高且远的蓝天,幽默的话语和抑扬顿挫的语音,还有厚重的历史感深深的熔化在北京人血液里,这些都构成了一个魅力的北京。这样的北京是浓墨重彩的,是不容你忽视的,就这样满滿当当的铺陈在你的面前,在记忆里定格。

北京的吃也是有意思的。精致的点心和总体贫乏的食物是我大致的印象。崔岱远的《京味儿》详实的描述了大量北京食物的做法,看着直咽口水,会点儿厨艺的照着做应该几乎可以复原。但也正因为北方总体食物的匮乏,所以皇城根下的人们用有限的食材变着花样研究出这些复杂的吃食,真是令人敬佩。《侠隐》中也描写了很多平常百姓的饭食,在我看来比许晴的臀活色生香得多,可惜电影里全没了。

看来,是时候再去一次北京了。

想念北京

相关文章

  • 想念北京

    宽厚作为北京的品格,溶于其建筑风格及北京人的性情之中。 ——林语堂《辉煌的北京》 看完《邪不...

  • 想念北京

    百无聊赖中翻开手机,几张北京城的照片闯入眼中。我的心被一点点地撞击,直到发现自己已经泪流满面才敢正视自己...

  • 想念北京

    包括大学4年,我在北京总共生活了9年——不管我能活多久,这也是我生命中一段不短的时光了。 去年离开北京时太匆忙,没...

  • 想念北京

    北漂了将近七年 一念之下 离开了将近9个月 来到了青海 从一个最繁华经济最发达的一线城市 到了一个最落后的西部高原...

  • 想念北京

    北京,记不清去过多少次了。还是那个初见时觉得很大很大,逛着逛着就觉得很小的那个城市——皇城根。 大,是客观的。单看...

  • 在北京。想念乡下

    来北京好几年,换了很多次工作。每次回家的时候,对自己来说,都是一种在两个世界穿梭的体验。首都的井然有序和蓬勃...

  • 想家了,想念北京

    小时候,听过一首歌,特别著名,叫作《北京颂歌》。不用说,常常在半导体的节目里,耳濡目染这种美丽的旋律所造成的情境,...

  • 为什么留在北京

    昨天,看到一位朋友在她的文章里写到:“不知道为什么特别想念北京。”“是因为想念北京的拼搏。”“和成长。” ...

  • 2020-08-09 《爱,就是在一起吃好多好多顿饭》匹夫涮肉

    20200531: 北京 -> 连城20200808: 连城 -> 北京=== 客居吾乡在帝都的时候,想念客家的小...

  • 无从念起

    嘿,大家好,初夏的周末,坐标宁波,孤身一人,想念你们,想念有你们的时光。 今晚喝了牛栏山,所以想起北京的日子,北京...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想念北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mfb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