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注读《两般秋雨盫随笔》卷八979:讳(3)

注读《两般秋雨盫随笔》卷八979:讳(3)

作者: 酿酒匠 | 来源:发表于2024-06-24 16:11 被阅读0次

讳(3)

又《宋稗类钞》载:有上官某名申,最恶人犯其名。一日,有知县进见,问曰:“某案如何矣?”曰:“业已申郡。”上官微露其意曰:“汝便不申也罢。”对曰:“此事断含糊不得,卑职申郡守不理,即申监司,申监司不理,即申台院。一次不理,申二次,二次不理,申三次。申来申去,直待申死方休。”上官虽怒之,而无如何,反笑而遣之。(惹人抢白,是亦何苦。)

善乎杜祁公之言曰:“父母之名,耳可得而闻,口不可得而言。”则反讳在我而已,他人何预焉?公帅邠州三日,孔目吏请家讳,公曰:“下官无所讳,惟讳取枉法赃。”吏悚然而退。父母之讳且不必,而况己名乎?


〔试注〕

1、有上官某名申:《宋稗类钞》辑自《齐东野语》:宣和中,徐申干臣,自讳其名,知常州,一邑宰白事,言“已三状申府,未施行”。徐怒形于色,责之曰:“君为县宰,岂不知长吏名,乃作意相侮。”宰亦好犯上者,即大声曰:“今此事‘申’府不报,便当‘申’监司,否则‘申’户部,‘申’台,‘申’省,‘申’来‘申’去,直待‘身’死即休。”语罢,长揖而退。徐虽怒,然无以罪之。

〔附〕张春义《大晟乐府年谱汇考》:考自《挥麈录》后,诸书皆承其说云徐申出知常州“政和初”,实误。当如《毗陵志》载在大观二年十月至政和元年十二月。

〔按〕徐申在《宋史》中无传,或有别名以至于搜不到,徐伸也搜无。

2、杜祁公:杜衍(978–1057)字世昌。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北宋名臣。封祁国公,所以别称“杜祁公”。又谥号“正献”,后人也称之为“杜正献”。

3、杜祁公之言:北宋·吴处厚《青箱杂记》:杜祁公衍常言: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则所讳在我而已,他人何预焉。故公帅并州,视事未三日,孔目吏请公家讳,公曰:“下官无所讳,惟讳取枉法赃。”吏悚而退。

〔按〕《宋史·杜衍传》:“徙并州。元昊反,以太原要冲,加龙图阁学士。”无邠州字,梁文误。宋朝设邠州,辖新平、三水、永寿、宜禄、定平5县,属永兴军路。1964年,“邠县”改为“彬县”,属咸阳市。并州,大约是今太原市。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注读《两般秋雨盫随笔》卷八979:讳(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mhd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