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摘抄二:《喜欢阅读,不喜欢语文》

摘抄二:《喜欢阅读,不喜欢语文》

作者: 丁香满园呀 | 来源:发表于2023-07-03 22:23 被阅读0次

    1.“教材无非是例子”,学生能否感兴趣,一在教材,一在教者。引导学生阅读严肃作品的过程,就像给婴孩添加辅食,当从少量试吃开始,从流质到固体,待其肠胃逐步适应,再渐次加量,丰富品种,直至最终成为常吃的正餐。

    2.喜欢语文,在我看来,就是拥有一颗“文心”,学会从语言文字的角度观察世界,并乐于通过语言文字之手,捏出自己心灵的形状。语文课应教会我们理解文字和运用文字的能力,并最终让我们在生活中能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当然,要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文学审美,拥有自己的写作风格,大概本身也是不能苛求语文课太多的。

    3.要不让学生的阅读欲与写作欲被语文课扼杀,首先就要清楚——语文课显然不是全能的,有些东西语文课是无法教会我们的,如果想通过语文课做“太多”,反而可能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扼杀他们的创造力。

    4.我和阅读的结缘,是在小学语文课本上的古诗词。每个单元两首,低年级时叫“古诗诵读”,高年级后直到初中,就叫做“每周一诗”,这两个栏目至今仍充满了我的记忆。一年级记下的第一首诗是范仲淹的《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简简单单的四句,配了一幅画,画上大部分留白,只有角落里的寥寥数笔依稀点出一个渔人乘舟的背影。

    5.小学的诗歌大多是五言绝句,简短凝练,一页上不会有太多文字,看起来令人轻松。又得益于我们一起早读的习惯和不错的记忆力,这些诗句慢慢地融进脑海,冒在舌尖,成为了放学回家路上和小伙伴共同背诵的作品。一组组简短的20字,开始在我闭着的眼睛里留下无穷的印象,那时的我也第一次惊叹于语言所带来的强大表现力。

    6.浅显生动的古诗词好就好在,它们呈现的是最平凡的生活景象。“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仿佛正是在写春游的自己;“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虽住在城市不太有亲身经历,但也不难在心里勾勒出一个大致的风景。这样的句子好比可见的图画、动画片,甚至是可感知的风啸和阴冷,还可以是平日里任何一次出行的所见所闻,自然让我爱不释手。

    7.语文课是记忆深处的一根弦,沿着四季的琴谱,它弹奏出我们这代人对于中学时代学生生活的共同回忆。

    8.师生彼此的立场、出发点、经历、愿景等不一样,对阅读的期待和诉求也各不相同。因为读书是有年龄和心理特征的,人的年龄往往是会说话的,心理也是不可捉摸的,处在怎样的处在怎样的年龄,有怎样的心理,对阅读都是有要求的。

    9.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说:“世上无人人必读的书,只有在某时某地,某种环境和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必读的书。读书和婚姻一样,是命运注定的或阴阳注定的。”

    10.有人说:“你走过的路、爱过的人和看过的书,最终会成为你现在的样子,将一直影响着你。阅读的意义存在于你的一举一动、举手投足和每一个不经意又自然而然的瞬间。”语文需要热爱,也需要情感,它不需要矫情;阅读需要积累,也需要境界,它不需要补偿。一个热爱语文的人,他的阅读世界一定是充满诗意的;一个热爱阅读的人,他的生活一定是绚丽多彩的;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的世界一定是美好灿烂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摘抄二:《喜欢阅读,不喜欢语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mjc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