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见自己
你曾经看见过自己吗?
你曾经看见童年的自己吗?
那是怎么样的自己?
冥想中我看到这样的画面:
在房间的门口,12岁的我双手捂住眼睛哭着拼命挣扎着要冲出房间,身后,父亲紧紧的抓住我的脖领子大声斥责着说我哪里哪里做错了,要我承认错误,我委曲得想死掉,但是我挣脱不了,也逃不掉。
深呼出一口气,面对不断啜泣的少年的自己双目深深的看着她,静静的满怀慈爱的对她说:你是童年的我,我是长大的你。我看到了你为了证明自己一直在努力,我看到你了,你的委屈我懂得。
渐渐的那个抽泣的我止住了哭。
我走向前去,轻轻的把她搂在怀里,对着她的右边耳朵说:亲爱的宝贝,你是童年的我,我是长大的你,现在我来到你身边了,你安全了。
无论怎样我都就远爱你,和你在一起我们永远不分离了。
深深的呼吸,那个童年的我,渐渐和我融合在了一起。
这时,一束来自上天最深处的金色光芒,从头顶笼罩了我的全身。
我的左手在丹田,右手放在心脏的位置,再次深深的呼吸 ,后背渐渐松马下来。
张开眼睛时,我己泪水涟涟。
如果你也曾看见这样的自己,也许,这正是个契机。
这个契机便是—长大。
人的成长是一个“断乳”与“分离”的过程,也是一个成为自己的过程。
断乳就是从与母亲的“共生”状态剪断,成为一个形式上独立的自己。
然而,这种外在的“分离”却不能完全让我们能够成为自己要成为的自己。
成长中我们认同和内化太多童年的“标签”。
那些标签时时搅扰着活着我们感觉:我不够好,我没价值,我没能力。
但这是真的吗?
那个童年的你,他长大了吗?
他有什么渴望你看见吗?
此时此刻,你是谁?
你在哪?
你要什么?
你要正在做什么?
你要的和你做的是一致的吗?
在不同的场景、环境下,你的身份是什么?
这样的身份你应该如何表达和表现呢?
这样的表达和表现是恰当的吗?
看见—方能—-看见。
二、看见父母
在能量层,父母永远高于自己。
父母是大的,我们是小的。
这与父母是什么样的社会身份,财富几何无任何关系。
作为生命的出处他们永远高于我们。
父母与我们地位永远是不平等的。
所以唯有臣服。
臣服就是:如其所是。
他们就是这样的。
他们什么样的呢?
分别写出父母的三个个性特征,然后再写出自己的三个特点。
我感觉父亲的个性特征是:
1、有爱难出口
2、善于学习和研究
3、不能承受任何外在的变化和打击
我感觉母亲的个性特征是:
1、洁净
2、要求完美生命力超顽强
3、哀伤
而当我写自己个性特征时,父母的个性特征己完全在我之内了。
有我喜欢的,有我讨厌甚至拒绝的。
唯有臣服。
在我们的生命成长中,我们的父母没有给到我们如斯的稳定、健康、充满生命力的镜映与加持,他们就是如此的“不堪”,让我们失望,痛苦,甚至也哀其所伤,但是,他们依然是大的,我们是小的。这就是事实,永远也更改不了的事实。
怎么办?
唯有臣服。
臣服就是:看见。看见就在说“是,
由“不”改成“是”,就是在聚集能量为自己创造生命的未来。
三、看见孩子
孩子是生命的传承,他们来自于我们。
批评与拒绝孩子,就是在拒绝自己,
拒绝自己,就是在拒绝生命的源头—-父母。
看见自己,便要:爱子如是,而非所想。
所想,就是理想化的
如是,就是懂得。
如何懂得?
孩子的发展是由父母或养育者的共情能力(懂得孩子需求与渴望)决定的。
善于共情的父母,必定是看见与懂得自己需求的,
当你用懂自己的方式去及时的懂得、回应孩子,
孩子就从父母懂得的回应里(镜映)里确认那个“自我”。
所以,无论我们的孩子多大,任何时候的“镜映”都不晚,
这是我切身的体会。
———————————
付宇(三生万有):
终身修行者 国家级心理咨询师 身心灵疗愈师
擅长:故事疗愈 沙盘游戏治疗 oh牌治疗
联络方式:
微信:13840058219电话同微信
微博:一起0117
信箱:59007487@qq.co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