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学的时候学习地理,老师讲到东北平原,说东北有长白山,大兴安岭和三宝,“人参鹿茸乌拉草”,长江中下游平原有长江和三个内陆湖,盛产稻米,是渔米之乡,清朝时期就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最后是我们的华北平原,中原腹地,文明故里,特产只有小麦和玉米。老师说到这里,声音寂寥,大有替祖辈惭愧的意思。
长大以后,渐渐有了家国观念,国之下便是家了。对于家乡,虽然并没有太多感情,只是一方土地而已。我也只是一介庸人,不能为家乡做什么贡献,也无意称家乡什么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但是毕竟生于斯长于斯,像是熟稔的好友一样,自然容不得别人诋毁。听到别人说河南不好,歧视河南人,自然要站出来好好辩解一番。所以为此我还特意留心收集河南的优点,以备不时之用。
近日春来,我又发现河南其实是一个大宝库,天然药场,生长很多野草,可兼药用,是别的地方没有的,这实在是一个值得骄傲的地方吧。
据官方统计,河南常见的野草有400多种,我就说说最常见的几种吧。
第一是蒲公英,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华花郎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
蒲公英开花的时候一朵朵的黄色,形似雏菊,颜色娇羞可喜。我和孩子们出去玩,看到它常常采来玩。断茎处有白色浆汁,用手指擦干,然后编成花环,或做成花束,戴在发间,常引起小孩子争相效仿,乐此不疲。如果有蒲公英就更妙了,我们一朵也不舍得放过。一朵一朵采过来,凑近唇边,轻轻一吹,一个个小降落伞迎风飞去,孩子们嘻笑追逐,好不快活。这个时候,她们会背起学校的课文:“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
本草经疏》:蒲公英昧甘平,其性无毒。当是入肝入胃,解热凉血之要药。乳痈属肝经,妇人经行后,肝经主事,故主妇人乳痈肿乳毒,并宜生暖之良。我们常吃的中成药就有很多是以蒲公英为原料的,就不一一赘述了。
第二艾草,说起艾草,我想凡是国人没有不熟悉的。市面上铺天盖地的艾草产品无不彰显它的妙处。艾草原产不是中国,却在中国生根发芽,遍地开花,成为医家之草,中华文化之情结,实在是缘根深种,彼此相惜了。
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台湾正流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
也因此药性,走入民俗中的艾草便被赋予了神异的功用。端午之日,采来艾草悬挂于门首,传说可以祛病辟邪。女生常用艾草泡脚或者煮鸡蛋,能治疗宫寒。还有一个妙用,端午过后,采得艾叶晒干粉碎,做成枕头,给小儿或者体弱病人用,能疗寒疾,提高身体免疫力。
还有很多很多,比如龙葵,附子,车前草,鬼针草,婆婆纳,地丁,蛇莓,大蓟,等等很多很多,三天三夜都说不完。所以如果我们有资格参与教材改革编写,我想为我的家乡添上一笔,河南是一个中药宝藏,神农氏立业之地啊,这难道不值得骄傲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