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俩男孩儿身上,也许你能学到点儿培养孩子自信的经验
作者:
周小夏话吧 | 来源:发表于
2019-04-21 10:40 被阅读14次
前几天,我们给小朋友测身量体定做夏季校服。
走进201班,一个叫徐圆亮的男孩儿一句话把我惊在那里。他说:老师,不用量我的了,给我定150的就行!我穿150可能有一点点儿大,妈妈说那算正好。
我很惊讶,一个学前的小男生竟然知道自己的衣服多大码?说实在的对于他穿多大最合适,我也没有太准确的概念。
我说还是给你量一下吧!不然发给你不合适,你穿上就不帅了。
他执拗地说,不信你看看我的衣服就是150的。说着脱下他的红色冲锋衣,扒拉出领子内的小标签,上面赫然写着150码。然后又扯着白体恤的领子:老师,你看里面这个是140的,妈妈说里面穿的可以小一码。
老师:他俩比我矮点儿,130就行!男孩儿抢着拿着软尺一头,要帮我测量和他站在一起的两个孩子。他眼里满是自信,瞬间令我刮目相看。
我不知道是什么样的父母用什么方法,让孩子记住了生活中常用但又不需要孩子自己记住的常识。起码在大多数人意识里这是父母的事情。
接触过很多来咨询儿童素质班的家长,只要是一见面就满怀期待地想让我们把他的孩子变得大胆开朗加自信的,随后必然会抱怨自己孩子早上去幼儿园磨,穿衣服慢,吃饭慢,鞋带开了不会系等自理能力差的问题。
其实这些父母不知道,孩子开朗自信的性格与内心独立及责任感有关。而生活自理能力强的孩子,内心更独立也更加有责任感。所以要想让自己的孩子变得开朗自信,除了需要在校老师用课程引导孩子,还需要家长在家庭生活中注重劳动教育。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事事依赖他人;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参与家庭中和孩子有关的一些事情的决策,这样他会底气十足,不让他自信都难。这从刚插班的一对双胞胎身上也能体现。
双胞胎是一对男孩,名字和常规颠倒,哥哥叫贝贝,弟弟叫宝宝,都很聪明调皮。父母怕他们在一起互相影响不好管,故意让把他们分到两个班。
第一天,课间哥哥就跑到弟弟班好几趟,问弟弟有没有人欺负他?中午睡觉起床哥哥很快地就穿好外套和鞋子,再跑去看弟弟,帮弟弟拿衣服穿鞋子。弟弟水彩笔不知被谁不小心摔坏了,他还摩拳擦掌地要为弟弟讨回公道。虽然哥俩长得很像,但是眼神和性格一点都不像,哥哥更爱动,更自信,还有点霸气;弟弟懒洋洋的,不爱动,眼神里有点胆怯。
后来我得知五岁之前,哥哥跟着爸妈,弟弟跟奶奶生活。哥哥从两岁半就上了幼儿园,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早上去幼儿园从不哭。而弟弟每天吃饭穿衣几乎什么都是奶奶代办,他一直不愿去幼儿园。
那天哥哥一趟趟去弟弟班里,都是因为来上课的前一天晚上,他家针对哥俩上学开了个家庭会,爸爸给哥哥一个任务“照顾好你弟弟”才让他这般操心。哥哥的自信正是来自于家庭赋予他的这份责任感。
还有知道自己衣服型号的小男生,看他帮我给小朋友量衣服的样子,我就知道他在家里的样子,起床磨,吃饭慢,不愿上学等等这些让大人头疼的事,一定和他不沾边。
“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郑板桥,用他“临终教子”的故事惊醒的不只是儿子小宝,也警醒了无数后人。 “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事业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好汉!”
希望古人在临终前留给儿子的这首打油诗,对现在的父母也有所启迪。
趁孩子还小,趁我们还健康,趁我们还健在!

从这俩男孩儿身上,也许你能学到点儿培养孩子自信的经验
本文标题:从这俩男孩儿身上,也许你能学到点儿培养孩子自信的经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mrdgqtx.html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