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碰到了好几位外地的游人。
在闲聊中得知,他们有从西安赶过来的,也有从略阳赶过来的。说起我们这座城市,他们不约而同的都谈到了有妙手回春的孙思邈所隐居的药王山,有耀州窑博物馆,有千手千眼观音的肉身像的坐化地大香山,唐玄奘法师翻译经文的玉华宫,还有千年炉火不灭的陈炉镇。在国庆节期间,他们都慕名而来。
当然,他们还去了还有最近比较火热的花月荟,这是仿照大唐不夜城而打造的一座小型的景点,远远望去灯火辉煌,一串串灯笼,一束束射将这座景点打扮的光彩夺目。即使在下雨天,这里也会有游人去观看。
这些外地游客不约而同的都提到了一个问题,你们当地有什么特色的餐饮。我对他们侃侃而谈,介绍到了我们这里当地的刀犁面窝,窝面以及咸汤面。
这三种面食是我们当地的特有的面食。咸汤面是以特制中药为汤料,手工拉制的细面条,做成的从早餐食物。在其他城市你很难看到早餐就吃面食的人群。而在耀州小城,有许多咸汤面馆,早早的就排起了长队,人们就为吃那一口热气腾腾的咸汤面。我有几个外省的亲戚,他们也被咸汤面所吸引,每次来探亲,早上起来早早的就去排队吃咸汤面,看来他们的味蕾已经被咸汤面所征服。
刀犁面,原本是耀州的一种特有的面食。刀里面的面需要加碱,让面发硬。随后用擀面杖将面条擀到能铺满一个案板,然后将面折叠便于切成面条。我们这里有人将里面的整个过程用了一首打油诗来形容:一碗“下到锅里莲花转,捞到碗里叠丝线,挑在筷头打秋千,吃到口里嚼不断,咽到肚里香半年。”记得儿时母亲常常伏在案上,一手拿推着切面刀,另一只手不断地用手指拨弄着一根长长的擀面杖,刀以倚着擀面杖将一张面切成宽窄相仿的细面条。再加上豆腐臊子,油泼辣子,至今想来仍是嘴里生津。
窝窝面的制作稍微有一些复杂。先要把面切成筷子粗细的面条,然后再将面条切成丁,用筷子的头的去戳小面丁,小面钉上形成
形成小坑。煮面的过程中,在面中加入杏仁,木耳等一些食材,这就形成了窝窝面。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独特的风景,都有令人难忘的美味,便是故乡的滋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