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最大的阵地是课堂,但长期以来教育一线“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已引发教师群体认知上的“厚此薄彼”,成为德育回归课堂之路上的重要壁垒。
德育与学科教学之间的冲突,曾让青岛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负责人项骏有过切身之痛。
他在学校担任主管德育的副校长时,组织了大量德育实践活动,这让教学岗位的同事有意见:“我们好不容易把孩子们拉回了教室,你们搞德育的又把他们拉出去了。”
是什么把德育和学科教学放到了彼此的对立面?怎么破局?项骏想来想去,这跟学校的组织设计有很大关系,也跟教师的思维方式密不可分。因而,青岛没有盯课堂,而是将重点放在了教师培训上。
学校根据自身性质、特点、条件,让德育活动走进学科,构建学科融合课程,创立综合性课程文化。真正让德育活动有了自己的目标、过程、评价,让学生的品行培养更系统、更全面、更有趣!
多
年来我校始终坚持以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办学理念,不断探索德育与教学有机结合的教育实践。由于课程的细化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严重的学科本位主义倾向,致使学生接受的是片面的知识,各学科之间不能相互联系,而且缺少承接,不能有效整合。从教学新理念出发,站在教学管理的高度和教师备课的角度,基于教材,不断打破学科边界,从教材出发,将不同学科融合在一起,促进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实现各学科有机融合,使德育与智育同步发展。
。并着重研究了三节课之间的相互承接关系,科学安排了授课节次。以道德与法治为先,为语文课做好铺垫;在语文课诗歌诵读的基础上,为音乐课奠定情感基调。三节课之间内容上的相互承接,促进了学生对雷锋精神认识的逐步深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明确了要做一个雷锋式的好少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