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智育与德育

作者: 青梅醉雪 | 来源:发表于2018-07-12 06:23 被阅读146次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出好成绩。这种想法很正常,但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

    影响孩子成绩的因素很多,但笔者认为主要的是孩子自身的智力因素和孩子的品质,智力因素是遗传的,后天无法改变,但品质是后天养成的,而且主要值根于家庭。如果智力是船,那么品质就是载船的水,船的大小正常,且水多,船能行驶很远;但船大水少,就容易搁浅。因为船正常时, 人们往往会在驾船技术上要求高,一路的谨慎小心,也为船能在水上游刃有余地行驶提供技术保障。相反也会因船大的平稳而骄傲,疏忽了驾驶技术。孩子的学习亦是如此。

      有很多先天聪明的孩子,由于初露锋芒时,年龄较小,家长眼里只看到了孩子暂时的优势而忽视了孩子品质的教育,最后的发展并不乐观。比如前些年的那些天才儿童,现在成年了,并不是发展很好。甚至有的都不如普通人。

        德育与智育没有齐头并进、共同发展,被忽视德育的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后来会越走越艰难,因为无论干什么,当智慧教育达到一定高度时,比拼的就是德育。

      在人成长的道路上,要有智育在前边引航,更要有德育为远航提供保障。

      现在物质条件极大丰富,在怀孕后,孕妈妈各种补充营养,所以很少有孩子因营养不良而造成智力低下的,基本上智力都很正常,且一般都比自己的父母智商高。

      但为什么孩子学习的大前提智力因素高了,成绩却有很大的差距呢?这就是孩子的品质不同造成的。

    有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只关注孩子的成绩和身体,忽视了对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甚至有很多家长在和孩子谈话时,什么事情都和孩子的成绩联系在一起。比如,当孩子提出一个要求时,家长马上也亮出自己的要求:你考试得考多少多少分,我就答应你,否则不行,而不是去考虑这要求是否合理,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也会顺着家长的思维方向,只要成绩,而不关注成长中的快乐、分享、友爱、互助、包容、感恩等情感体验,在德育荒芜的路上渐行渐远,直到无法改变。

      我曾经教过两个男孩儿,这两个孩子智力上不相上下,到初中三年级前俩孩子都是在全校前五名里,但其中一个孩子德育很好,无论看到哪个老师都是很虔诚地表示尊敬,老师和他交谈时,更是将自己高大的身躯尽量弯着,因为他个子很高,但他不让自己的头比老师的头高,让老师仰视他,态度也很诚恳。老师交代的任务,总是认真完成。但另一个男孩在德育上就逊色一些,虽然对老师也很尊敬,但做事邋遢,不是很认真,也就是在常人眼中会变通,但在初三中考时,本来不相上下的成绩却有了很大的差距。

    在人生的道路上,智育是先导,它能使人在人生道路的岔道口上,做出正确的选择,使你的道路越走越宽;德育是在你遇到困难时,它能让你鼓足勇气迎难而上,在你顺境时,及时挤出你因境顺而产生的骄傲的情绪,让你保持头脑的冷静。二者缺一不可,万万不能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厚德才能载物!

      那么怎样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最好的方式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阅读经典名著。并且要抓住孩子最佳的阅读时期,尽量早地让孩子阅读。

相关文章

  • 论智育与德育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出好成绩。这种想法很正常,但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 影响孩子...

  • 以德育人与以智育人

    第6天(2022-10-13)答顾东桥书之《拔本塞源论》(3)以德育人与以智育人 【原文】 学校...

  • 德智体

    智育没有德育做基础, 智育就是犯罪的帮凶。 体育没有德育做基础, 体育就是暴力的前卫。 美育没有德育做基础, 美育...

  • 教育

    智育、德育、美育。智育:研究学问、求知识、寻真理;德育:培养完善人格,学做人处世的方法和道理;美育叫人创造艺术,欣...

  • 小学德育中出现的问题

    当前小学德育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德育定位不准。长期以来,我国的德育理论与实践一直存有误区,德育脱离了智育、体...

  • 智育>德育=?!!

    在应试教育的体质下浸泡久了,也渐渐觉得成绩很重要。期末评功表模大会上会念成绩前三名的老师,年底绩效考核时会结合...

  • 教育——智育与德育需并驾齐驱

    本文参加#感悟三下乡,青春筑梦行#活动,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表过。 当下,农村留守儿童的严峻...

  • 我對美的理解

    美育 > 德育 + 智育 + 體育小時候上學念書時被要求去追求的三好指的是德育 智育和體育 這幾十年來一直細細想想...

  • 知识捡漏

    太子少师、少傅、少保区别 三个职位分别负责智育、德育、体育

  • 学科德育学习材料

    德育最大的阵地是课堂,但长期以来教育一线“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已引发教师群体认知上的“厚此薄彼”,成为德育回归...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智育与德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cix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