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不是口头说说那么简单
那天下班回家便觉得气氛不对,平时都是一个人给我开门,这次,却是公公婆婆两人都慌着给我开门,而且打过招呼后他们并没像往常一样各忙各的,而是站在原地很局促地看着我,我正奇怪时,婆婆开口了:“今天办了件很不成器的事……”公公接道:“一会儿没看好,磕住孩子脸了。”
吓我一跳,才多大事呀!他们把自己当成办错事的孩子一样不肯饶恕。我赶紧安慰:“小孩子会不摔跌?磕磕碰碰正常现象,不必计较。”这话一出口,明显感觉二老长出了一口气。内心一颤,很心疼他们:每天帮我做饭带孩子,这么辛苦,却还这么小心翼翼的,真是我的罪过!可我在家庭中真的很随和的:从不挑剔,从不埋怨,从不攀比和责怪。大约是他们明白孩子在我心中的份量,所以才这么紧张兮兮?
嘴上说着“没事没事”,可我心里还是不由紧张,急忙喊着她的小名去里屋找她,她也放下手中玩具扭过头冲我扑过来,左脸上带血的红印赫然而醒目,心疼地抱起来,她好像已忘了自己受伤的事,要我陪她堆积木。我一边配合她一边偷偷观察:伤口有一元钢蹦那么大,那么圆,像有人使劲在她的小脸蛋上盖了个章,又像是哪个狠心的巫婆拿圆规在她光滑的皮肤上划了个圈圈,因为鲜血正是从圆的线条处流出的,目前已初步结痂,但这线条显然粗了些,像一道深深下陷的沟壑,成功地割裂了细腻而完整的皮肤。
在公公婆婆的讲述中我的大脑还原了事情经过:她急急忙忙穿过客厅时,撞上了茶几边的小椅子,脸正好硌上椅背上突出的钢管口,那支撑固定椅背的细钢管前几天错位了,一直没顾上维修,偏偏这一科就应景了。婆婆叹了口气:“肉都磕烂这么深,孩子哭得痛呀!怎么偏偏磕住脸!也不知会不会留疤?”婆婆正说出了我的担忧,可我嘴上还是轻描淡写地说:“没事,小孩子磕磕结实!不用担心,长得快着呢,不会留疤,放心吧。”婆婆终于释怀,笑容重新绽放,渐渐淡忘了这件事,不再自责后悔,我也绝口不再提起,虽然每天都忍不住要给伤口消毒无数次。那时她才刚三岁。
十年过去了,她由一个呀呀学语的小女孩长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但脸上那枚“钢蹦”却没有如愿以偿地消失干净。它变淡了许多,不仔细看虽然看不出来,仔细去摸,却还能感觉到沟壑的轻度凹陷。虽然也用过祛疤灵,但它并不像说明书上所言的那么神奇和灵验。不过,我们好像都忘了它的存在,它丝毫不曾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快乐。
今天之所以旧事重提,是因为朋友的电话勾起了我的回忆。她在电话中向我诉苦:“我爸带着孩子让孩子烧伤了。”她心疼孩子,我们都能理解。但她一个劲儿抱怨家长,这点我真不敢苟同。事情经过大致是这样的:已年过七十的老爸怕未满一岁的孙子吃不饱,带他到小两口经营的店铺去,那会儿店铺也不是太忙,老爸就站外边等着。就在这时,孩子一只手扒进滚烫的热水碗里。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纳闷了:案发时,老人并不在现场,怎么就成了罪魁祸首了呢?对此,朋友振振有词地说:“谁让他带孩子过来的!不怨他怨谁!”多无赖的认知呀!即便责任真在老人,时光不可倒流事实已不能改变,还那么咄咄逼人于事何益?只会使家庭关系恶化罢了。再说,当着外人的面尚且对老人如此刻薄,何况平日在家里呢?可怜父母为子女操劳一生,却还要受晚辈的责难!
两件事放在一起,并无意标榜自己的高尚。其实,我是有私心的,因为我认为:长辈的光芒是要惠及子孙的。老人过好了,开心了,晚辈的日子才能过得舒心。孝敬老人不能只挂在嘴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上。常怀敬畏和感恩之心,多理解多沟通,多反思多进行自我批评,少一些指责和埋怨,生活才会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