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横贯北周、隋、唐历史的关陇集团(五)

横贯北周、隋、唐历史的关陇集团(五)

作者: 龙_隆 | 来源:发表于2023-03-25 10:38 被阅读0次

    在这样有效的动员机制,定立之前,即邙山之战前一年,宇文泰已经考虑了采取何种方法,将全国军队更加严密地控制在自己手中,以防止某家将领坐大。这便是“仿《周典》置六军,合为百府……大将军凡十二人,每一大将军统二府,一柱国统二大将军……十六年籍民之有才力者,为府兵……”,即由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二十四军府构成的柱国——大将军——军府自上而下的组织模式。

    以朝廷名义,任命军队最高领导的“八柱国”,分别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而其下的十二大将军分别为元育、元赞、元廓、宇文导、宇文贵、李远、达奚武、侯莫陈顺、杨忠、豆卢宁、贺兰祥、王雄。

    八柱国中,宇文泰是老大,元欣是西魏宗室,属于吉祥物的类型。真正执掌部队的,是剩下的六柱国,他们分别为:于谨、赵贵、李虎、李弼、独孤信、侯莫陈崇。

    其中赵贵有拥立宇文泰之功,元欣佐宇文泰以皇室之威,李虎以战立名,李弼将略能军,于谨以谋辅事,侯莫陈崇以勇纵横, 独孤信以德抚民。

    八柱国中既有鲜卑人也有汉人,胡汉紧密联合;而且,八柱国皆是“出将入相”的文武全才,所谓“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八柱国家族崛起,其特点是“胡汉融合”和“文武并蓄”。

    在这一完备的军事体系之下,西魏保证了在战时,可以迅速、有效的调集军力,与来犯的高欢决一死战。

    第二,“改易郡望”。

    既然府兵制必须以地方豪强为核心,那么要成为府兵领袖,宇文泰及诸多军中宿将便必须融入关中地方。当然若只是单纯地改易郡望、没有实质性的恩惠,显然是无法真正让大家扎根关陇。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为关陇集团领袖的宇文泰,一是,在推行均田制时,优先让军中诸将和核心幕僚占有良田,并利用制度漏洞,多赐奴婢让他们合法的广占田地;二是,直接赏赐田宅,让他们获得均田制之外的额外收入。

    宇文泰此举成功使祖居关外的文武官员与关内土地结合起来,“关陇集团”的核心成员欣然接受了郡望的改变,如李渊的祖父李便将郡望从赵郡变为陇西;唐太宗长孙皇后出于长孙稚一族,原为河南洛阳人,现为“长安人”。通过改易郡望,这些“关陇集团”的核心家族不仅成为府兵将领,更与关陇豪族的混而为一, 算是彻底在关中扎下了根。

    最终,宇文泰在关内重建国家制度,整合各方势力,推行“关中本位”政策,形成了一个以宇文氏为中心的利益集团,即所谓的“关陇集团”。在最终篡夺了西魏政权、建立北周之后,“关陇集团”在令物质、人力、文化上都远远落后于北齐的不利局面下,却能够在竞争中不处下风,并最终战而胜之。

    北周的以弱胜强,完胜北齐,看似是一场逆天改命的战争奇迹,背后却蕴含着极为有趣的政治逻辑。

    整个纷乱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所有的士族都面临着一个终极难题,便是如何将自己在一州一郡的政治影响力,通过制度的形式,转化为世袭罔替的收益体制。从这个角度来看,东晋以来南朝不断演进的门阀制,前秦、北魏所积极推进的汉化改革,最终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最终竟然被“关陇集团”成功解决了。

    毕竟,对于先后加入“关陇集团”的大小士族而言,其所掌握的府兵便是他们瓜分政治红利的股权证明。因为,他们可以通过手中所掌握的军府,来按比例的参与对外征战,并获得相应的红利一一升迁和封赏,而不用担心会如北齐的大将侯景那般遭遇鸟尽弓藏,或如兰陵王高长恭那般功高震主。

    这一制度形成以后,也标志着关陇集团的正式确立。由此可见,最后一群强大的贵族集团,和传统贵族世家不同,他们家族的地位来源于他们的军功。

    有趣的是,在宇文泰死后,“关陇集团”内部的一系列政治动荡中,关中地区土生土长的“弘农杨氏”最终成功崛起。在北周击败北齐之后,杨坚所篡立的大隋帝国,依靠关陇集团的强大力量,跨越长江,平灭南陈,最终结束了漫长的南北朝割据状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横贯北周、隋、唐历史的关陇集团(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mtr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