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色难

作者: 婺源王学雄 | 来源:发表于2019-06-14 22:25 被阅读2次

说到孝,大多数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可能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这样的: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看过孟子的原话后发现,我们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其实是犯了断章取义的错误的。孟子说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并不是作为观点出现的,而是为后面的话作铺垫。此外,有点古汉语常识的人都知道,“三”,在古汉语中可以是实指,也可以是虚指。孟子并没有说另外两个不孝是什么,所以,这里的“三”是可以理解为虚指的。东汉经学家赵歧在《十三经注疏》中将“不孝有三”阐述为:“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后世以此为依据,将“不孝有三”理解为:不孝的事情有三件。这其实是不准确的。孟子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不孝的事情有许多,没有后代是最大的不孝。舜没有禀告父母就结婚了,他是怕没有后代,所以君子认为他和禀告了父母是一样的。孟子的本意并不是说不生孩子是最大的不孝,而是说没有对父母尽到自己的责任才是最大的不孝。

孝是儒家最基本的思想。《论语》中有许多关于孝的论述:

《论语· 为政第二》(八)有这样的记录: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这段话用现代汉语来讲,大意是这样的:

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回答说:“和颜悦色难,父母有事,子女去做,有什么好吃好喝的,先让父母享用,这样做就可以认为是孝了吗?”

当你心烦的时候,当你不顺心的时候,你还能对父母和颜悦色吗?当你的父母老了,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你能毫无怨言地服侍、照料他们吗?扪心自问,我们做到了吗?

孔子认为如果还能做到和颜悦色,那才是真正的孝。真正的孝是发出内心的,表现在脸上则是和颜悦色的。

孔子认为这是很难做到的,他是如此地洞察人性。

相关文章

  • 孝,色难

    说到孝,大多数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可能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这样的:孟子...

  • 孝,色难

    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

  • 孝,色难

    论语中,孔子回答弟子提问什么是孝,回答说色难。 孝顺、供养父母,做到面色不变,还能与之探讨生活种种一如曾经,幼年时...

  • 孝,色难

  • 论语学习笔记(24)态度很重要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来问孝,孔子说色难。什么叫色难呢?态度...

  • 每个人都有一颗孝心 | 论语心解024

    【八】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色,是...

  • 浅读《论语》有感「二十二」

    原文: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注释: 色难:色,指脸色。难,...

  • 色难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中子夏问孝。孔子说:“色难。”...

  •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 谈孝色难

    父亲终于还是回老家去住了。 父亲今年76岁了,身体不是很好,因为有腿疾,行动不是很方便。为了能照顾好他,特意在我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孝,色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nbm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