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一年级带这些小豆豆到现在即将进入四年级,这一路走来发现我的学生们在一年级时每次考试都是90多分,在期末考试班级的平均分也会达到98分以上,但是到了三年级全班的平均分立马下降到了90分这样,为什么分数越来越低了呢?
最大的原因是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已经跟不上了,特别是那些班上的后进生,这部分人和班里的学尖生相比完全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而且他们每天花在写作业的时间特别的长,这些后进生每天写的家庭作业都要花上3~6小时,在学校学习6个小时,在家又是好几个小时。我们班的小鑫同学,每天在学校总是不写作业,写也是慢慢悠悠,晚上回家还要继续补当天的作业,她妈妈曾经跟我说写作业写到半夜一点,当我听到她妈妈这样说时,我就觉得很心痛,而且一直困扰着我,为什么别人只花一小时就能完成所有科目的作业,而她却要花6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完成作业呢?我想像小鑫这样的学习一定是精疲力竭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她不想学,每天在课堂上不是趴着,就是玩小东西,她对学习已经感到非常吃力了,吃力到她已经无法承受,所以她宁愿选择放弃自己。
像小鑫这样的孩子在我们班级还有几个,这些孩子都有一个特点,他们没有时间去读一点“满足精神需要”的书籍,没有时间去思考,有时候有时间,他们也不愿去读,因为他们对阅读不感兴趣。我还发现这样的一个结论:学生以识记为目的而学习的材料所占的比重越大,也就是说老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越多,那么他学习起来就越困难。死记的东西往往在语文这学科上体现最明显。
我们班的成成同学,他的数学学得还可以,考试能考出90多分,但是他在语文上最多却只能考出20来分,有一次我问他语文特别难吗?他摇摇头,他跟我说不想记书本上的东西,也记不住。成成平常写作业也特别拖拉,每天的作业同样也是写到11多钟,基本没有什么时间阅读。相反那些优秀的孩子,写作业特别快,当别人还在那里写作业时,他已经静静地看课外书了。
由此可知,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那么就应当多阅读,而且阅读的东西,比要求他死记的东西多两倍,到了高年级阅读的东西应当比要求保持在记忆里的东西多出4~5倍。
作为一个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科书也读不好。如果学生其他的书读得多,那么他不仅能学好正课,而且在剩下的时间里去满足他其他方面的兴趣。
当然学生智力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精神修养和兴趣,取决于他知识的渊博和眼界广阔的程度,还取决于老师给学生带来了多少的东西,教给学生多少东西,以及自己还剩下多少东西。对一个老师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没有更多精神财富的贮备。因此,老师自己要不断地学习,一辈子在备一节课。
无论如何,我们要想方设法教会学生同时阅读和思考,在写字方面写得端正、迅速、流畅;老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对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思考和比较,然后做出独立的结论。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培养学生具备的品质:求知的愿望、认识的需要,让自己今天的精神生活比昨天的更加丰富,我想这样一个长期过程,学生就不会越学越难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