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的世界爱鸟日,芬兰维多利亚国家公园放飞了一只在笼中被关了4年的秃鹫。然而,3天之后,一位游客却在公园附近的小山上发现了这只秃鹫的尸体。后据调查,它是因饥饿而死亡的。秃鹫原本是一种凶悍的鸟类,生存本领极强,常捕食小动物,饥饿异常的秃鹫甚至敢与虎豹争食,然而这只鸟中之王却死于饥饿,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动物学家分析,几年来,这只秃鹫过惯了公园里“饭来张口”的生活,在舒适的生活环境中渐渐丧失了在大自然中生存的能力。
这只秃鹫与其说死于饥饿,倒不如说死于慵懒更为恰当。鸟因惰性而死亡,人也会因惰性而走向堕落。人总是希望在工作中减少体力付出,在生活中尽量舒服、安逸,获得更大的满足和安逸是人活动的动力。但如果贪图安逸,就会产生惰性。惰性在生活中表现为不求上进,意志消沉,安于现状,心态消极;在工作中表现为无所追求,不学无术,糊涂混日。
人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懒。有很多事情,不是你做不到,而是你懒得去做。人就像是一台机器,决定这台机器运行的根本就是操控机器的思想,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而懒惰的思想总是在一念之间产生,随之延续下去,变成肉体上实质的懒惰。
人的骨子里都有懒惰,慵懒是人的一种劣根。只是有些人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该怎么做,并且能采取行动,所以他们相对来说就比较勤快。
克服惰性,就要对自己有所管束。如果想战胜你的慵懒,勤奋是唯一的方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指望别人,想睡懒觉时,应该想想有人已经闻鸡起舞:在要放纵时,可以看看他人正在悬梁刺股。为了做成某件事,必须与它抗争,超越这种劣性的钳制。但是这种抗衡和超越不是心甘情愿的,一开始总要由一些外力来强制,进而才能逐渐内化为恒定的精神和行为习惯。
惰性谁都有,克服靠自身。多一点对自己的约束,成功就多一点机会;多一点对自己的管束,明天就多一缕阳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