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真的存在吗?为什么有些人拥有比其他人高的多的才华?这种才能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习得的?通过对杰出人物的心理状态、生理机能以及神经解剖学部分发现,他们的天才是每个人都与生俱来的才能,只要通过适当的方法,我们也一样可以充分利用。
莫扎特的完美音高曾被证明每一万人中只有一个人具有这样的才能,而2014年,东京的一音会开展了一项实验,揭示了完美音高的真正特征。日本的心理学家榊原彩子招募了24个年龄为2-6岁的孩子,组织他们进行长达数月的训练,研究人员给孩子上来四五节时间较短的训练课,每次仅持续几分钟,一直训练到孩子们能够辨别榊原彩子选择的14首和弦为止,然后,一旦某个孩子学会了辨别那14首和弦,榊原彩子便会对他进行测试,以观察他能否正确说出单首和弦的音高,结果参加研究的每个孩子都被培养出了完美音高。这意味着完美音高根本谈不上是只有幸运的少数人才拥有的天赋,而是一种只要经过适度的接触和训练,几乎都可以发展和培养的能力。回到莫扎特,在他四岁的时候他的爸爸就开始全职教他学习小提琴、大键琴以及其他更多乐器,也就是说他得到的训练远比那参加研究的24个孩子要多。
数十年来,科学家相信,我们的大脑天生就带有一种极其固定的回路,而这些回路决定了我们的能力,90年代以来,研究大脑的科学家发现我们的大脑比我们想象的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采用以多种方式“重新布线”的方式对适当的触发因子作出响应。这种“重新布线”在孩子的年龄越小,出现的可能性就越大。
除了完美音高,在其他领域,天才是不是也同样可以培养呢?
史蒂夫是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学生,他参加了一个关于记忆力的研究,试验人员以每秒钟一个数字的速度读随机的数字,让史蒂夫记忆,当记到8个或9个数字的时候,他以为已经达到了自己的极限,但是通过不断的练习,改变记忆方法,两年的时间史蒂夫最后记住了82个随机数字。为证明史蒂夫不是因为基因而能够记住这么多的随机数字,研究人员又对两个人进行了同样的训练,第一个因为没有告诉她史蒂夫的方法,让她自己摸索,她最后记住了20个随机数字,另一位在一开始就开始使用史蒂夫的记忆方法,并在遇到瓶颈时对方法进行改良,最后能记住100多个随机数字。
刻意练习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它具有四大特征:
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有目的的练习是专注的;
有目的的练习包括反馈;
有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
有目的的练习并非天真的练习,天真的练习只是反复的重复的做某件事情,并指望考这种重复提高表现和水平,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有目的的练习是为自己设定明确的目标,专注于自己的训练,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对这些不足做好改善,再获取反馈,不断的加强训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