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价值98元的《成为》到底讲了些什么?是前第一夫人的成功事例?是倡导女性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是如何与奥巴马相识、相知、如何经营家庭?都不是。
《成为:米歇尔·奥巴马》这本书非常接地气,以我为主线,根据自己角色的转换,分为三个章节完成--成为我,成为我们,成为更多。
我不想从第一夫人的角度阐述这本书,不想谈成功女性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只想来谈谈米歇尔她自己,从她的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的品质与特点。
一个人的成功或多或少有原生家庭因素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塑造,生得好,也要活的漂亮。
米歇尔的父亲常常会开着他的“两块两毛五”,带家人出去兜风,这是他们日常亲密交流的一种方式。
父亲三十多岁的时候腿开始出现疾病,他不爱看医生,也不会怨天尤人,他接受命运安排,一门心思向前看,会积极参加孩子的活动,乐观、坚强而又自信。
父母的眼光从不局限于现在,他们不会过分干涉孩子,他们的目标是把孩子推向世界。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个人的成长也依赖于自身的后天努力,米歇尔从始至终都很清楚的知悉“我想要什么。”
每个人的一生要扮演太多角色,米歇尔曾是黑人学生,妻子,妈妈,美利坚合众国第一夫人,是一名律师,副院长,非营利机构的负责人,但唯一没有变化的是她自己。
女性一生需要扮演太多角色,且不说如何扮演好各种角色,单是活出自己就已然了不起。
正如《向前一步》中的这句话:
女人的价值不是看她做到了什么职位,赚了多少钱,生了多少孩子,而是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是否拥有了充盈的人生,她应该不受内在或外在的干扰,并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无论这些选择是当总统还是做一名全职主妇,都值得尊敬和欣赏。
米歇尔的人生经验、个人品质值得学习,《成为》这本书非常值得阅读。
学习的意义
原生家庭带来的好坏皆而有之,于我们而言是成长的鞭策、历练与经验。
米歇尔出身于黑人家庭,在那里有种族歧视,他们的成长环境并不是很好,但父母非常重视子女教育,讲究方式方法。
关于读书,作家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写道:
孩子,我要求你用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我希望你将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米歇尔自己在这样一种环境下耳濡目染,深知学习的意义,她自己非常努力。
四岁时开始学习钢琴,无论是日常还是学业,都在按照自己的节奏,用自己的行动实现目标。她在书中这样描述:
钢琴书里的曲子我学了一首又一首。我也许并不比其他学生优秀,可能一样笨拙,但是我很有动力。对于我来说学习的过程有一种魔力,我从中得到了一种成就感。
米歇尔高中时以优异成绩免费入学,圈子的扩大,优秀的学生比比皆是,为了迎头赶上,她努力奋战,几乎以全A的成绩赶上同学。
与积极的人为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靠近怎样的人。
米歇尔从读书开始,就懂得与一群昂扬向上的朋友在一起,工作之后亦如此,她自己不仅优秀,遇到的也是同等优秀的人。
优秀的力量
高中读书时,身边优秀的同学太多,米歇尔花费更多时间迎头赶上,从不将时间浪费在无意义之事上。
当年,有一位女性说米歇尔不是读普林斯顿的料,后来米歇尔努力考上,她说,“别人否定的,发誓努力证明给自己看”。
超强的目标
一个受目标驱动的人,做事非常有计划性,他们不盲目行动,不盲从。
从学生时代,到工作,米歇尔像在办公室里的CEO,坚定不移的完成目标,在每一件事情框里打“√”。
她说,“我评估我的目标,分析我的成绩,计算我取得胜利的次数。如果前方有一个挑战要迎接,我一定会迎头而上。证明自己一次之后还有下一次。这就是一个女孩的生活,她总在不停的问自己,“我是否足够优秀?”并不断地给出自己的答案”。
清楚的自知
很多时候米歇尔都会问自己“我想要什么”,这种想法出现在事业选择、也会出现在人生伴侣的抉择上。
倪萍曾说,“一个聪明的人不仅仅知道,他什么时候上场,还要知道他什么时候可以离开。离开的时间,决定着是你看大家的背影,还是大家看你的背影。”
关于人生伴侣的选择亦如此,米歇尔认为贝拉克是那种严肃、高傲自负的人,举止活泼,思想强大,自信,认真,不太关注物质,两个人谈得来,互相欣赏,他是非常合适的人选,但她也明白两人以后不会太有钱。
选择的同时也意味着付出。
什么是成为?如何成为自己?
“成为”是一个漫长过程,需要一步一步慢慢实现。“成为”既需要耐心,也需要艰苦付出,二者同等重要。“成为”是永不放弃成长的想法。
人生的道路很长,成为任何人之前应该先成为自己 ,一个朝着更好方向努力的自己。
你是自己的王,你的人生无需他人加冕,靠自己,足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