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习以为常,见惯不怪的现象,在一个小孩子的眼里,却神奇无比。因为孩子总是充满了好奇心,对周围环境有强烈探索的欲望,突出的表现就是爱问各种各样的问题。
据说,一个孩子在4岁之前会问数十万个问题。父母如何回应孩子的提问,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曾经看见过一个小朋友,拉着妈妈的衣角问:“妈妈,为什么小鸟站在电线上不会被电死,但是你却说电是很危险的?”当时那个妈妈正在打电话,就很不耐烦。
多可惜,一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小火苗,就这样被无情掐灭。
没有求知欲望和独立思考能力,再用功也只能是“读死书”。很多教育专家的共识就是,拉开孩子差距的,不是成绩,而是科学思维。
你想过吗?孩子的科学思维,创造潜力也许就这样被你骂掉了。更严重的是,也许一个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就这样被你骂没了。
有人可能会说,孩子长大了总会知道答案,现在他们起码记住了如何保护自己。
但是,孩子的特别之处正是他们的创新能力。所有的孩子都是“伟大的天才”。我们曾经都是天才,为什么在我们沦为平庸后,还要让孩子们再度沦为平庸?
正确的科学启蒙教育不是传授给孩子多少科学理论知识,而是从生活中启发孩子认识科学的意识。满足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另外,科学启蒙还有一个好的方法就是进行科学实验。
让孩子亲自参与一个简单有趣的小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了解和学习一个科学原理。这种以实践来向孩子展示“为什么”的过程远比直接告诉孩子“是什么”更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如何获得诺贝尔奖》就是这样的一本书,颠覆传统说教式科普阅读,幽默、极具创意的语言,励志的名人故事+好玩的科学实验+卓越的思维习惯,让孩子在轻松阅读中学习,助孩子从小科学迷变成大科学家!
《如何获得诺贝尔奖》这本书,成年人看了也可以增长见识,感受科学的神奇魅力。孩子感性地触摸到诺贝尔奖获得者们的思维过程,说不定能内化成自己的创造潜能,站到巨人的肩膀上。
从国家教改后的课本里,我们也发现:科学原理、科学实践、科学思维的培养,已然成为新时代教育的重中之重。
技术爆炸的时代,未来科学技术会持续发展,并不断的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所以学会用科学的逻辑思考问题,用科学的方法验证,对孩子日后的成长发展都会大有裨益。
所以就算不当科学家,也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科学家就是长大的孩子,他永远存在那种好奇心,那种进取心去探索问题。
一个没有科学思维的孩子,很容易在未来被淘汰。反之我相信,一个勇于面对未知,永远保持学习热情,有能力有信心解决问题的孩子,在任何时代都是强者。
最近黑洞图片火了,蜂窝煤也火了。爱因斯坦又被证明是对的了,伟大的广义相对论!除了爱因斯坦,另一个人也需要被牢记,钱德拉塞卡。这两个人的励志故事,《如何获得诺贝尔奖》中都有详细的讲到。
作为后辈,年仅20岁的钱德拉塞卡试图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引入福勒的论文中,想要求出一个更加简洁的相对论推广。
但当时钱德拉塞卡的推算和发现对所有的天文学家来说,都是不可接受的。他的推论遭到了难以想象的漠视和疯狂的抨击。而且对他打压得比较严重的一位,就是当时他的导师爱丁顿爵士。
孩子天生具有好奇心和探索欲。作为家长,除了要从小保护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外,更重要的是要给孩子以有效的指引,让孩子在探索过程中体验科学的精神,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及方法。
爱因斯坦再伟大,也该感谢他的双亲。爱因斯坦取得的一切成就,都与他在童年时代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关。他既得益于他母亲的音乐熏陶,又得益于叔父的数学启蒙,还得益于父亲在他做出了蹩脚的小板凳后仍加以鼓励的情感教育。数学教育培养了他非凡的科学思维能力,而音乐熏陶则成就了他丰富的想象能力。
科学思维是孩子的本能,但是如果你不注意,说不定会扼杀你家的“小小科学家”。不是说只有科学家父母才能训练孩子的科学思维,只要你用心并且注重方法,你也一样可以培养出孩子的科学思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