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刷到一个母亲抱怨孩子不懂感恩的帖子。大概就是那个母亲特别爱吃榴莲但平时舍不得买,这天狠狠心买了一个总共出了八瓣肉,给了孩子一人三块,留了两块打算等第二天孩子去上学自己再吃,可是第二天一早就被孩子给吃了。然后就有了接下来的一番对话:
妈妈:“妈妈一口都舍得没吃,你们知道吗?”
大孩儿:“你为什么不吃,想吃你就一起吃啊,每次都要弄的可怜兮兮的,想显得自己很伟大吗?你这是自己感动自己”
妈妈:“我要是吃了,不是怕你们不够吗?你怎么能跟妈妈这样说话,什么叫自己感动自己?妈妈整天省吃俭用,只感动了自己吗?”
大孩儿:“你下次要想吃就吃,没必要这样,你不吃你怪谁”
楼主在帖子中还表达了孩子没有愧疚之心,以及自己这样的行为是不是自我感动之类。
首先这位母亲她的真实想法和她传达给自己孩子的信息是完全不一样的。她放在冰箱里的两块榴莲是她打算留给自己吃的,而且事先也没有跟孩子说明这一点,被孩子吃了后又说是怕孩子不够吃才舍不得吃。反正通篇逻辑不清,到最后也不知道那个榴莲她是买来自己吃还是给孩子吃的。我估计她孩子也被她带沟里了,最后还莫名其妙背上了一口叫不懂感恩的锅。
其实在我看来就是这位母亲太拧巴了。明明是买来自己吃的东西,为什么非得让孩子先吃?和他们一起吃不是更香吗?还非得藏起两块等孩子走了再吃,整个过程听起来就偷偷摸摸,被孩子吃了转头变卦装可怜,试图让孩子有负罪感,在我看来这根本不是一个成熟的母亲应该有的行为。也有一种可能在孩子吃榴莲的时候她没时间,那么她是不是可以提前跟孩子说,冰箱里的两块榴莲是妈妈留着打算自己吃的,你们要记得留给妈妈哦。可是她全程没有跟孩子有过任何类似的对话。再她发展榴莲被孩子吃光后,她选择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试图引发孩子的愧疚之心,而不是选择理解孩子可能是以为妈妈不爱吃才自己吃掉的。其实她如果能够理解孩子并告知他们妈妈也很爱吃榴莲,下次一定要记得留给妈妈吃,我想孩子肯定也会愿意与她一起分享的。
在这个过程中,这位母亲有很多机会向自己的孩子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可她一次都没有说,甚至在得知孩子吃掉最后两块榴莲后,歪曲事实理所当然的指责孩子,而不是选择理解孩子并以此为契机引导孩子学会分享。
为人父母者,应该通过日常行为和沟通教育引导子女,而不是一会儿以上位者的身份随意的指责孩子,一会儿又以施恩者的身份要求孩子一定要对你感恩戴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