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8.21.温病忌发汗何以温病非得汗不解

8.21.温病忌发汗何以温病非得汗不解

作者: 然_d5fe | 来源:发表于2018-08-21 17:10 被阅读0次

发汗二字,误却医家不少。须知仲景《伤寒论》之麻黄、桂枝汤,皆发汗之方,其中自有得汗之理,并非麻黄汤、桂枝汤将人身的汗提而出之也。缘人身阴阳之气,和合则治,分离则病。既分离又复和合,则汗出也。

人身气降化水,水升化气。脏腑荣卫之气,升降调和。气化水而不滞,水化气而不停。

一病外感,脏腑之气郁于内,荣卫之气郁于外,气水化生之间,即停滞不通。

汗即停滞的水气,此为作汗之元素一也。荣卫分离而又复合,阴阳交通,即生津液,一如夏日酷热,一旦天气下降,地气上升,阴阳气通而降雨泽,此为作汗之元素又一也。具此两种元素,所以荣卫一和,自然汗出而病解。经方发汗,实际上乃调和荣卫也。此理自古至今,未明于世,何发之有。

伤寒阳明腑病忌发汗,服承气汤得大便后,服四逆汤后亦通身微汗,而病解。并非承气汤四逆汤发汗,亦脏腑荣卫之气复和之故。

温病忌发汗,亦与桂枝汤忌用麻黄之理同。温病之得汗而解,亦与桂枝汤证用芍药敛荣气以与卫气平,自然得汗而解之理同。不过不可用桂枝、生姜、大枣、炙草热性横性之药尔。

相关文章

  • 8.21.温病忌发汗何以温病非得汗不解

    发汗二字,误却医家不少。须知仲景《伤寒论》之麻黄、桂枝汤,皆发汗之方,其中自有得汗之理,并非麻黄汤、桂枝汤将人身的...

  • 伤寒论6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

  • 条文6(下)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

  • 条文6(上)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

  • 伤寒论第6条学习

    《伤寒论》第六条: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之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

  • 伤寒论·太阳病四

    第6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

  • 伤寒论之条辩十九

    十九、条辩内容: 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也。视其脉证,知犯何逆,...

  • 太阴温病,不可发汗

    太阴温病,不可发汗。这是《温病条辨》中的提出的。 太阴,就是手太阴肺经,也就是肺部,太阴温病,就是我们的肺部感受了...

  • 辨温病脉症并治

    根据《伤寒·温病·时行》,温病分为伏气温病与时行温病。 一、伏气温病 温病有三:曰春温、曰秋温、曰冬温。 此皆发于...

  • 精读《黄帝内经》(第249天)

    【热论篇】凡病伤寒而成温者,找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当与汗皆出,勿止。【译文】凡伤于寒邪而变成温病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8.21.温病忌发汗何以温病非得汗不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jmj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