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亮
是在一个冬日的夜晚,我带着一种愉悦的情思走进亚龙书城,走进济宁读书界,走进李木生老师的讲座,聆听他关于《野草》的解读。在中国,用一生的时光去读鲁迅,研究鲁迅,学习鲁迅的人并不多,而李木生老师是一直做这个事情的人。他对鲁迅作品的解读更值得大家期待。很多人抱着和我一样的想法,下了班从邹城,从嘉祥,从更远的地方走来。他或者她很多没有来得及吃晚饭,就往这里赶了。路上堵车,他们来到的时候,讲座已经开始了。他们焦急不安地找了一个地方,拿出本子准备记录。风吹乱了她们的头发,凛冽的寒风让她们的脸上仿佛附着一层薄薄的冰。彼此都神交已久,却没有更多交流的时间,大家微笑着点点头,表示了欢迎和理解。
有几位老师在微信里提前几天就说:“你那天去吗,你去我就去!”
我怎么会不去呢!我一边感激着朋友的好意与热情,一边也在想着我们都有一样的困惑,那就是《野草》到底讲了什么,如何入手去读才好。
李木生老师提到了很多个读书的途径,比如说爱的基础,比如说关于周氏兄弟的失和等等,这些都是构成我们解读这本薄薄的书籍的钥匙。其中关于爱是解读《野草》的途径之一,我是有非常大的共鸣的。因为在我阅读的经历中,对于鲁迅作品的解读就是一个字:爱。我想起了自己和读书有关的两件往事,这是我阅读鲁迅的过程。
少年时代的我,已经对文学非常的痴迷了,常常拿着一个小笔记本记着自己的灵感,看见一朵云也想追上去,看见一朵花上的露珠,也充满了好奇,自然对于书籍也是渴望的不得了。
那个时候,我已经借阅过很多文学选集,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就是很多选集里面都有一篇《阿Q正传》。我在想,这到底是怎么样一本书,为什么几乎所有的集子里都毫无例外地选到它,最起码它是经过时间淘洗和检验过的一部好作品。很快我就抱着学习的态度,开始了细致的阅读,还准备把看到的好词好句抄录一下,但是这个结果是非常的让我失望,我没有读完。
按照我的想象,这部书的语言应该是优美的,应该是华丽的啊,应该是有思辨色彩的,应该是有如诗如火的那种激情,但是这篇小说的语言是特别的朴实,没有一点华丽的部分。我常常喜欢读名言佳句,喜欢读一些抄一些优美的段落,但是在这里面我就找不到。我那时候已经用割柳条的钱来为自己购买文学书籍了,那些当代散文诗很让我着迷,笔记本上抄录了很多,但是这一次没有遇到,失望之下就没有再读它。但是要说我一句没记住也不对,还记住了一句就是那里面有一个人在说:“我执起钢鞭将你打”,一想到这里,心里还乐呵呵地想笑。
我曾经过了数年漂泊的日子,然后到煤矿技校,最后来到了煤矿。等我的生活终于平静下来之后,我重新阅读鲁迅,发现我真的能读下去了。我的感觉是有些同情,有些无奈,当我再读几遍的时候,反而觉得有些烦闷,后来就有点悲伤。再后来,这种悲伤逐渐的扩大,这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鲁迅先生那种深刻伟大而忧愤深广的思想。
我看着这样一部体量并不大的,篇幅并不长的小说,我觉得它甚至比一部很优秀的长篇小说还要长,那是一个中国民族的心史啊。而这个精神的面貌,他用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刻画出来,这需要多么高的思想提炼和概况能力啊。这让我从心里充满了敬佩,充满了敬仰。从此《阿Q正传》在我的心里成为一座山峰一样的存在,是任何小说都无法逾越的,它就是一部史诗的存在。他写了各种阶层,都用一个人的悲剧承担了。那个时候的灵魂,今天是否还能在身边看到?今天的人们是否还能感受到先生的悲哀。
先生的思想那么深刻,洞察力那么遥远。
我读《阿Q正传》,觉得那是字字千钧,格外沉重。当一个人从中读出眼泪愤怒和悲伤的时候,大概能体会到鲁迅先生的一番苦心了。
没有对中国民族的爱,没有对千百年来的国民性的书写,他就写不出这个让人怜让人反思的人物,这表现了一个人对国家对民族的炽热的关切呀!
我有一本书,名字叫《鲁迅青少年时代的故事》,反反复复读过好多遍。如果在这之前我不了解鲁迅是谁,不知道他的身份是什么,那么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会把它当成一部地质学家的传记来读。这本书大多的篇幅介绍了鲁迅先生研究中国地质和矿产学的历程。他为了中国的强大做了不懈的努力,做了精深的研究。很多成果都具有开创性,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1930年10月10日,鲁迅发表的《中国地质略论》,为中国矿产分布提供了详实的资料。他的地质著作《中国矿产志》,于1906年5月11日由上海普及书局出版,并附录《中国矿产全图》,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出版之后,很快被抢购一空,一年内连续重印三次。在这本书里,他以详实的资料介绍了中国地质的形成以及矿产的分布情况。他也强烈地指出一些外国人假扮成旅人,去侦探和窃取中国的矿产资料,所以这部书又洋溢着强烈的人文气息和家国情怀。
如果他一直从事矿产学研究,他肯定是享誉海内外的地质学家,过着优越安闲的生活,但是一个人的命运里夹杂着使命,为了民族,他可以放弃很多。
如果不能理解这些,就不能理解鲁迅先生的伟大与不朽。他的每一次思想的转变,与他对国家民族的忧患是分不开的,这是一种大爱。
鲁迅先生的作品的每一个字都饱含着深沉的情感,那里面有忧患,有对这辽阔大地的爱。从地质到医学,从医学到文学,这样艰难而坚决的转变,体现的是鲁迅先生的选择背后炽热的爱国情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