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是被推荐过很多次的书了,因着对明朝兴致缺缺便始终搁置未读,重新读此书却因为作者传达的历史观而为之新奇,再之惊叹。作者是美籍华人,在作序中毫不掩饰的表达了自己的国籍,表达了自己作为半个旁观者,身怀美式思维的研究历史的学者的角度,也同样阐述了自己以小见大的历史观。万历十五年,1587年,这一年实在是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发生,似乎大明朝也一如既往,明神宗朱翊钧此时还没有完全的漠视文官们的决策。作者强调的是,读史应该着眼于小处小事,但是判断历史的脉络却不能不长远。历史的结局如同《红楼梦》里曹先生的文字一般“草蛇灰线,扶脉千里”。从这历史上不起眼的一年,大明朝的结局已然知晓。全书中共是几个人物的特写片段,如同《史记》的本纪、列传一般,取得是万历年间的皇帝、文官、武将、文人。文官中选取了两任首辅,张居正和申时行,选了脾气古怪的海瑞。武将选取了抗倭有功的戚继光,文人则是那个用自己剃刀自杀的李贽。他们都是在那个朝代非常典型的人物,即便是历史评价懒散怠惰的万历皇帝,他们都曾经为建立好这个庞大帝国付出过自己以为对的方式的努力。作者就选取了这些人物的努力和1587年前后的生活片段,清晰地剖析了明朝的现状:“文官集团代替了皇帝做了实际帝国的掌控者。文官集团以道德为说辞对外,却实际有“阴”“阳”两面,文官集团整个集团的利益凌驾于治国之政上,甚至凌驾于武将之上。”所以历史进程前行,我们最终看到了万历的可悲,从年少励精图治到漠然怠惰,看到了张居正家族的低谷和申时行的“圆滑”,,看到了明朝屡屡“抗倭”失败的惨剧,那一年并非没有能人,也并非没有人改变,而是历时两百年的文官集团太过庞大成熟,不忍内部改革流血,那只能将机会留给白山黑水的努尔哈赤了。
这样的历史观让人掩卷长叹,应了那句话“鸡蛋从内部打破是成长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