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学业一波三折
志雄的学生阶段,因家庭和自身的原因,有许多的变故,有他至今还觉得骄傲的经历,也有许多他感到后悔和沮丧甚至懊恼的事情。
01 爸爸的影响
志雄有一个喜欢讲故事的爸爸,他是听着爸爸的故事长大的。
小时候,爸妈白天做完事,晚饭后就坐在家里,如果是冬天就坐在地炉边上烤火取暖,爸爸就开始讲故事。
爸爸虽然只有小学文化,可他喜欢看古代的故事书,尤其是看古人打仗的书和古代的武侠小说,还喜欢看皮影戏,而且记忆力特别好,讲故事时不仅绘声绘色,而且投入感情,志雄现在回忆时感觉爸爸当时已经把自己置身于故事之中,好像他就是故事里的男一号。只要有人愿意听他讲,他甚至可以一晚上不睡觉,在这方面爸爸很有成就感,他常说,谁谁谁也能讲,但讲不过他,还经常讲错。
那时不像现在有许多看的、玩得,连电都没有,因为没有多少钱去买煤油,煤油灯都很少点。
山上有一种木材叫松油柴,将其砍小后插在墙壁上点燃,燃烧时有许多黑烟,有一束红色的火苗在墙壁上轻轻的晃动着。在这火苗的照明下,志雄能看得见爸爸讲故事时挥动的手臂,看得见屋里的桌椅板凳。在那些漆黑的夜晚,家里有个喜欢讲故事的爸爸,应该说是一种享受,睡觉前的那一段时间就不会觉得无聊了。
02 沉迷于书海之中
渐渐的,在爸爸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志雄对爸爸讲的这些故事充满了好奇,上学以后就开始自己找这方面的书看了。
志雄从对故事书中情节的好奇发展到偏爱甚至着迷。
上一二年级时,主要看连环画,如《隋唐演义》、《西游记》、《岳飞传》、《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后羿射日》。
三年级以后就开始看原著,看四大名著,还有金庸的十四本武侠小说都全看过。爸爸讲过的故事书,还有一些爸爸没看过、没讲过的书他也看了不少。
有一个同学家有一本《西游记》,不肯借给他看,他就每天放学后去同学家看,看到同学家准备吃晚饭了才回家,整整一个多星期,看完才肯罢休。
为了看姑姑家的《隋唐演义》,他竟然在姑姑家住了半个月。
有一个同学家里有一本《陈真》也是不肯外借,他便想办法偷回家看,看完后悄悄的给人家送回去。
为了看书误了事还被爸爸打过。
从学校到家只有几百米的路程,边走边看书,走走停停,每天都要走几个小时,天黑了才回到家。
有一次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遇见爸爸,这是秋天收割稻子的季节,爸爸将一根大概是捆稻草用的绳子卷成一坨交给他,让他带回家,他没说话,接过来继续看书,回到家爸爸早已收工回家,见他两手空空便问:“绳子呢?”
他根本不记得丢在那里了,正想返回去找,可是已经来不及了,爸爸顺手拿了一根木条,在他屁股上猛打了几下,嘴里咬牙吼道:
“让你做这点小事都做不好,养你还有什么用?”
03 明显偏科的成绩
上小学期间,各科成绩还能保持在90分以上,上初中以后,仍然把大量时间都用在了看课外书上,数理化成绩不怎么样,在考试前,凭自己的小聪明,奋战几天才可以勉强得到六、七十分。语文和英语一直很好 ,文科老师喜欢他,理科老师就感到头疼了。
在班上,从小学到高中语文成绩都是最好的,他的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读,经常刊登在黑板报上。
上初二的时候,换了一个数学老师,因为不喜欢老师的讲课方式,就不认真听课,结果考试差点不及格,现在想起还非常的后悔。
由于严重偏科,加上生了一场病,严重的鼻窦炎,流着又粘稠又腥臭的黄鼻涕,头好晕好痛。初三中考无望,于是决定辍学回家。
在家待了三个多月,然后转到浏阳的秀山中学,从初二上起,结果到了初三毕业时的中考,以比录取分数高几分的成绩考上了浏阳第六中学。
到了高中,偏科的现象并未改变,这时口袋里有点钱就去买书,买了全套四大名著,只要有空余时间便手不离书。
语文、英语、历史、地里成绩都保持在八十分以上,数理化还是只能达到六、七十分。
04 遗憾的高考
根据自己偏爱文科的成绩,高考时志雄准备报考文科。
当时妈妈正在市里帮表妹带孩子,高考前要交报名费,爸爸要他找妈妈要,他不肯去,又叫他找开肉店的龙伯伯借,他也不肯去,心想这点钱爸爸都不肯给,即使考上了,也没钱读,心里很不开心,心灰意冷的就不打算考了,后来几个要好的同学来家里劝他报名,他虽然勉强报了名,可已经没有心思参加考试了。
因此,在同学们都在抓紧复习,备战高考的时候,他仍然只看他的四大名著、武打小说。
高考那一天,他也装模作样的去了学校,可他连准考证都没去领,一个人在学校操场上找个不引人注意的角落坐下,眼睛里含着眼泪悄悄的看书。
由于家里的贫困,在人生一次重要的节点上,他放弃了一次重要的机会。
后来他看过当年的高考试卷,作文题对他特别有利,如果参考,应该没有问题。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2021年02月08日于长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