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去听了雷夫的讲座,深感教育智慧的重要性。我们是教师,教书之外,如何育人?看到雷夫和学生们共同举办的莎士比亚演讲会,摇滚乐弹奏等活动,感慨良多。这样做教师,幸福感该是爆棚的吧。
雷夫所在的学校生源并不好,许多学生活在贩毒、枪击的环境下,甚至早孕的现象也十分普遍。这个学校的学生几乎处于被放弃的状态。然而,雷夫在台上自信地说,他带的学生,都能上大学,而且,能上很不错的大学。当他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的自豪感是藏不住的,我相信他说的是真的,眼神不会骗人。
这是个会不顾领导反对,巧妙带领全班学生一起去好莱坞看交响乐的老师,只因为他们班的孩子没有人听过交响乐,他觉得太可惜了,必须让他们感受一次交响乐的美好。于是,他大胆去做了。
这是个会让学生爱上阅读的老师,他说,想要学生爱上阅读,自己要先爱上阅读。当老师带着他们一起读时,这些还无法流利说英语的孩子,都信心倍增。
雷夫说,思考下你喜欢什么,那就教会他们什么。比如,我喜欢弹尤克里里,那我何尝不试试教教他们呢?在雷夫身上,我看到和学生相处的各种可能性,让我觉得我之前错失了太多美好的机会。端着老师该有的架子,每天如一日地教书,工作太无趣了。每天紧绷着脸,有什么意思呢?走不进学生的内心,学生也很难感受到老师的爱。
雷夫今年已经68岁,可是他在台上讲话可爱得像个孩子,精力充沛,朝气蓬勃。我想,他真正配得上师者的名号。他乐在其中。他不需要碎碎念让孩子成为一个乐观有趣的人,学生自然会在他的影响下变成这样的人。老师就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啊。如果你想让你学生成为很努力很上进的人,那么你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超级无敌努力的人。当你在努力的时候,所有的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时不时还要展示下自己的魅力和特长,让学生崇拜你,爱上你。雷夫在一线教育岗位上几十年,却也从不感到职业倦怠。他用心教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学生,或者说很多学生在他的影响下改变了整个人生轨迹,毕业后这些学生仍然会回校表演节目,帮他成立了基金会。雷夫一定感受到了来自学生满满的爱和回报。这才是教育的原动力吧。感受到孩子的蜕变和成长,会更有动力激情去认真做好教育。
在雷夫的身上,我最大的感悟是,想到影响学生的好方法,不要因为种种原因退缩气馁,你觉得这是对的,就坚持去做。
雷夫把学生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我们常说的优生。这类孩子放在任何一个老师的班里,都能自觉学习成长,他本身就十分懂事。这类我们老师几乎不用操心。第三类是淘气捣蛋鬼们。这些孩子经常会给我们找麻烦,有时甚至花费了大部分时间去教育却收效甚微。这类孩子雷夫的处理方式是,我仍然会尽我老师的职责教育你,但是不会再多给你一分钟。因为我也要对其他孩子负责。我花了更多的时间在淘气鬼身上,就意味着我在别的孩子身上花费的时间在减少。最后换来的结果经常是收效甚微。雷夫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第二类孩子身上。这类孩子默默无闻,甚至有点像空气,很难找到他的存在感。雷夫会在上班第一天回家凭记忆写下班里孩子的名字,对照名单,他遗忘了的那些孩子便是第二类孩子。他会在第一天努力记住这些孩子,并且把他们当做重点对象来培养。告诉自己要多关注他们。这些孩子大多比较内敛敏感,不够自信,当他们突然发现自己受到了老师的关注和关爱后,肯定是受宠若惊,逐渐找到信心。被忽略太久了,当有个人注意到他了,这时第二类孩子会铭记于心,甚至会改变他们这一生的轨迹。
我很赞同这种做法,我们无法教好所有孩子,我们只能教想要学好的孩子。既然这样,我们要多给这些孩子机会,多关注第二类孩子。
雷夫说学生分为六大层次:
1.以成绩为导向
2.以糖果奖励为导向。
3. 以害怕惩罚为导向
4.以取悦父母老师为导向。
5.以制定的规定为导向
6.最高境界,以自身的行为规范为导向。没有任何外在的推动强迫,是学生发自内在想要去做。
第六层次很难,但却是我们要一直努力的方向。
加油吧,成为一个像雷夫这样的师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