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李镇西《自己培养自己》有感(九)——从雷夫来看“素质教育”

读李镇西《自己培养自己》有感(九)——从雷夫来看“素质教育”

作者: 宸宝书屋 | 来源:发表于2022-04-25 14:22 被阅读0次
              “接地气”的雷夫

        在中国应该有许多老师,因为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而认识了这位美国“邻家大哥”式老师。雷夫的教育奇迹,就是遵循了教育本真,和我们国内现在倡导的素质教育一脉相承。

        所以他写的四本书在国内都非常受欢迎,不仅仅是因为他一直坚守一线教学长达30多年,书里所有的观点和做法均来自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广大一线教师非常“接地气”。更重要是他在书里传达出的那些教育本真:“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培养创新”……和我们国家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不谋而合。我们如此推崇一个外国人的著作,无非是在他的书中,看到了教育真正的模样!

        早在2000多年的中国,我们的 教育先驱,被封为“至圣贤师”的孔子就曾提过“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思想。那个时期士大夫阶层必须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和现在提倡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现,不都是“素质教育”吗?我们的教育,从开端就没有背离过道路,“仁义礼智信忠恕”哪一点不以人为本呢?

      只不过近代教育,因为种种原因,越来越背离了当初教育的起点,违背了当初的教育本质,越来越无视学生的素质。对于人才的培养,过于急功近利了些,导致一部分“精致利己主义者”产生,国家花费大量的精力培养了那么多留洋学生,结果却为了他国做嫁衣。

      为了重拾教育本真,我们现在提倡素质教育,这是一种迷途知返,再一次强调“以人为本”,这并不是一种进步,只是一切回归到原来正常的轨道上来罢了。

      我们的教育,本来就应该只是“教育”而已,为什么又要提出“素质教育”这个新名词呢?我从镇西老师的文中找到了答案。他用了一个简单朴素的例子,一下子打开了我的谜团。

      镇西老师说:糖本来就是甜的,可是有许多假冒伪劣的糖却不甜。于是我们去商店买糖的时候,就会反复跟营业员强调,我要买一种“甜糖”。同样我们可能还会去买“酸醋”去买“咸盐”。成都的火锅很有名,但假借成都火锅这个名气,在全国各地开火锅的人大有人在。于是真正的成都火锅不得不在招牌上写明“正宗成都火锅”。

      所以素质教育其实就是教育的本真。我们之所以给教育加上“素质”二字进行区分,这完全是多余的,可我们现在不得不加这两个字,这是中国教育的一种无奈之举。

            人  才是校园文化的主角

      李镇西在2016年“中国教育30人论坛”就提出过人才是学校文化的主角。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大力的提倡以人为本。对于我们教师群体来说,人才是校园文化的主角。这里的人不仅仅是学生,还包括老师。

        李镇西老师在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当校长时,就一直在思考着这样的一个问题,怎么能让孩子有尊严,怎么能让老师幸福?这是他一直思考并且一直行动的思想源头。          一个学校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不得不追求特色,不得不打造品牌。但在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他们的校训是“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他们不是不追求特色,不着力打造品牌。而是不刻意追求,不着力打造。他认为比学校特色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快乐与成长,比学校品牌更珍贵的是教师的尊严与幸福。

        在这样的学校,尊重学生是细节而不是喊喊口号的事情。所以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部和小学部的校名,都是在全校进行征集,最后由学生来题写的;同时他们还让老师的艺术作品成为学校的标志性建筑物,充分展现对教师智慧的尊重和发扬;让“一碗鱼汤”的故事变成校园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努力提高教师的幸福程度,因为幸福比优秀更重要。甚至在建校10周年时,在学校的后花园立了一个特殊的亭子,里面藏了两封信,等待校庆100周年的时候进行启封,给未来的师生留下温馨的人性回忆。这一切的一切,没有只言片语在提倡素质教育,却是一举一动,都在践行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不再只是喊喊口号、搞搞形式,而是真真正正的落到实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李镇西《自己培养自己》有感(九)——从雷夫来看“素质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guf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