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因为考试的临近显然自己变得有些焦躁不安~~对先森可谓有了各种各样的指责~
指责他没脑子,指责他挑拨两个孩子的关系,看着他给自己买的新衣服笑话他穿着像个小老头...总之,没有说过一句好话
今天早上把孩子的被子送到学校,在家的时候红枣说老师现在让他们自己把被子拿到楼上去。我知道她担心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便跟她说,会跟保安叔叔说好她的先不要拿上去。到校门口的时候,我特意提醒先森记得跟保安大叔说一声。结果,他回到车上,我一问,他没有告知。当下,我就火冒三丈,指责了几声,并且小声地说了句没脑子。
其实先森对于我的指责已经习惯了,他并没有太大的感觉,或者说他早已习惯,因为他的妈妈就一直这么指责他。但是对我而言,我还是有些诧异的。我开始问自己,我为什么会这么大火?因为特意提醒还是没有按照我说的做?是他真的听到了却没有去做吗?会不会是他压根就没有听到我说的话?这是极有可能的,因为他这个人想着自己要做的事情的时候会忽略掉周边的声音。而我的指责有助于事情的改善吗?能改变结果吗?答案很显然,就算我再怎么指责,结果已经是那样了,自己的指责不过是发泄自己的情绪而已。有了这份觉察,心里舒服多了。
在路上,我还在想,如果红枣回家问起这事,我该怎么回应。我的第一反应是:我跟爸爸说过了,但是他没有听见。显然,我在推卸责任,这句话的内涵是,我该做的我都做了,不是我的责任。amazing~~那我可以怎么回应她呢?我可以告诉她:我跟爸爸说的时候不够大声,爸爸没有听见。就像今天在班级里说起涂卡的问题,因为有同学修改过有痕迹导致读卡读出了两道题,有学生说,那么破的机子怎么不换掉?但换机子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我们唯一能做的能控制的是自己尽量不要再修改。放在这件事情上也一样,他人什么反应我们是不可控的,唯一可控的是自己能做些什么来尽量避免类似的问题。就像孩子一样,大人也需要试错的机会,自己摔过跟头才能真正记住这些教训。
下午接娃因为PP没有看到先森发的微信消息(因为她没有回复微信消息的习惯导致先森误以为她看到了),导致娃娃们在学校滞留了一段时间。那一刻,我是真的很生气,我不明白她老人家怎么就不能看到了微信消息的时候回复一下,而电话又打不通。我以为先森没有就这个问题跟她老人家沟通过,所以跟先森说让他去沟通一下这件事情,没成想,他还被数落了一通。晚上先森想回家沟通下这事,没想到得到的回复是我就不回复你怎么了。我真的三观都震碎了,虽然我原本的立场就是这事不说为好,说了可能也没啥用,还是自己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微信不回就电话,但还是被她老人家的反应给惊到了。原本很想吐槽一下,但想想也就算了,还是做好自己能做的部分吧。
幸运的是,这两件事情都没有像自己所想象的那样给孩子带来什么不好的体验,被子最终还是红枣自己拎上去的,他们俩滞留在学校也并没有难过,在那边玩的还挺开心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