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深夏晚晴天ZMH
你玩过乐高吗?那种一头有凸粒,另一头有可嵌入凸粒的孔的积木玩具?
如果你没玩过,那你或多或少应该也听过这个名字。这款积木玩具有1300种形状,它靠玩家自己动手动脑,可以拼插出变幻无穷的造型,令人爱不释手,被称为“魔术塑料积木”。
乐高创立于1932年,是由丹麦人克里斯蒂森先生发明,原先只是一款儿童玩具,但随后,越来越多的成年人也开始喜欢上了这款积木玩具。
如今,乐高玩具已经成为世界玩具界的典型代表,每年创造的收益让无数公司望尘莫及。
谁能想到,一个标准化的小小玩具,只因可以自由拼接,竟然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呢?
如果现在有人告诉你,令人望而却步的写作,也能像乐高玩具一样,可以“自由拼接”,并且还能产生非凡的洞见,帮助你取得成功,你所需要做的,就是每天收集几个“积木块”,你愿意试一试吗?
事实上,还真的不少有人用这种搭积木式的方式进行写作,而且还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人,就是靠着这种方法成功实现人生逆袭。
他就是德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尼克拉斯.卢曼,他和他的卡片盒笔记法多年来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
1、小小卡片创造的逆袭奇迹
尼克拉斯· 卢曼1927年出生于德国的吕讷堡,他的父亲是一个酿酒师。
1944年,年仅17岁的卢曼不得不从军服役。1945年,他被盟军所俘,这段经历使得他后来决心研究法律。
20世纪60年代,卢曼成了德国某个行政办公室的一员,大量的社交活动,让卢曼意识到自己并不喜欢这份工作。于是,每天工作之后,他就一头扎进自己喜欢的社会学领域。
早年,卢曼也和许多人一样,读到有感触的内容时,也会画线,在文本的空白处写笔记。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自己这样做笔记没有任何意义。
于是,他改变了自己做笔记的方式——将笔记写在小卡片上,在卡片的边角处编号,然后将其收集到卡片盒中。
利用这种方法,卢曼整理了自己的想法,并将手稿交给了当时德国知名的社会学家赫尔穆特.舍尔斯基,并得到了后者的肯定和赞赏。
然而,彼时卢曼并没有写过特许任教定职论文,也没有获得博士学位,甚至连普通的社会学学位也没有,他根本没资格当社会学教授助手,更遑论担任赫尔穆特建议的大学社会学教授。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在卡片盒笔记法的帮助下,卢曼仅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博士论文和定职论文,随后不久,就被比勒菲尔德大学聘任为社会学教授,并终身担任这一职位。
此后30年间,卢曼出版了58本著作和数百篇文章,其涉及领域之广、成就之深,成为了无数人仰慕的对象。
一个普通酿酒师的儿子,靠着一个卡片盒,竟然达到了许多专家学者穷尽一生也无法企及的高度。如此励志的人生经历,也让很多人对他的卡片盒产生了兴趣,想要一探究竟。
申克.阿伦斯的《卡片笔记写作法》一书,就深入探究了卢曼的卡片盒笔记。
2、颠覆传统的笔记写作法
我们从入学开始,就一直在跟笔记打交道。求学十二年,每个人写过的笔记不计其数。但扪心自问,你真的会做笔记吗?你觉得自己的笔记真的发挥出它们应有的作用了吗?
幼时,师长一直跟我们强调学习时做笔记的重要性,但对于如何做笔记才是有效的,怎样才是科学的做笔记方法,却鲜有人教我们。
对绝大部分人来说,我们做笔记的方式不外乎就是摘抄书中的金句,然后在空白处写下感想,再进一步者,就是将这些笔记分门别类,按学科按主题划分,自以为这样就是有效的做笔记方式,这样就能学到知识。
然而,等到写作需要用到笔记时,我们却常感无从下手。要不就是不知道笔记被归类到何处,要不就是面对一堆笔记不知如何为我所用。
久而久之,笔记积累了不少,能派上用场的却寥寥无几。
这种传统记笔记的方法,思维误区在于,我们认为自己能够将所有笔记清楚地归类到某个主题之下。我们忽视了知识之间的边界并不总是十分清晰,任何笔记也都是无法孤立存在的,它必定是要有上下文的语境才能有意义。
如此看来,传统笔记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人为地将笔记进行归类,也就是在为自我的思维设限,让我们无法突破学科与主题的限制,真正实现知识的自由联动。
而卢曼的卡片盒笔记法是一种简单简洁的笔记方法,可以说是对传统笔记的颠覆。
他的笔记只有三种——闪念笔记、文献笔记和永久笔记。三种笔记的用途及要求各不相同:
闪念笔记——用于随时记录想法,需要及时整理;
文献笔记——用于记录文献知识,要求要用精简的语言、自己的话对知识点进行复述,同时记录好参考的书目;
永久笔记——主要是对前两类笔记进行回顾,思考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
为什么说卢曼的卡片笔记是对传统笔记的颠覆呢?
那是因为,卢曼的卡片笔记不做任何主题的分类,也不是对文本信息的简单搬运,他的笔记重点在于构建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旨在于帮助自己思考,产生洞见。
而这,才是我们做笔记的根本目的。
3、知识之间的联系才是最重要的事
世界级大脑教练吉姆.奎克在他的著作《无限可能》中,分享了很多学习的技巧和方法。
其中,吉姆就提到了,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我们记不住某件事,问题可能在于我们没有把正在学习的知识同已经知道的知识联系起来。
在吉姆看来,将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可见,知识之间的联系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卢曼用卡片盒笔记法,看重的正是知识之间的联系,他靠这种方法取得成功,可以说正是对吉姆观点最好的例证。
每当卢曼添加一条笔记时,他都会检查他的卡片盒中是否有其他相关的笔记,以便在它们之间建立可能的联系。——申克.阿伦斯《卡片笔记写作法》
人的大脑习惯记忆组块的信息而非孤立无序的信息,比如要记忆一个手机号码,如果我们把11个数字当成一个整体,或许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记住,但如果我们把11个数字拆分成3-4-4这样三组数据,估计大部分人都能在短时间内快速记住。
为什么有些人能够轻易地举一反三,有些人苦思冥想就是想不起类似的知识呢?这中间的差异,正是能否在知识之间搭建联系,将一个又一个孤立的知识点,组建成知识块。
人类历史上,已经涌现出非常多知识渊博的大师,他们的知识储备之丰富、旁征博引能力之强大,实在令人赞叹不已。
同样都是人类,为什么人家的大脑能装下这么多东西,还能拈手即来,而我们却连记住一条笔记都感觉困难呢?
抛开其他因素,单从知识的搭建上来说,我们只是在学习一个又一个孤立的知识点,而大师们,早已经将孤立的知识串成了线,由线成面,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知识思想网络。当应用到某个知识点时,自然能顺着网络找到一系列相关联的知识点。
4、像拼乐高一样写作
回想一下,你平常都是怎样写作的呢?
是不是先定个主题,紧接着围绕这个主题寻找相应的资料,列个写作大纲,然后就开始动笔写作?
想必很多人都是按照这种流程进行写作的,因为我们从小接受的写作模式就是这样子的。
但是这种写作流程经常出现的问题是,我们写着写着发现某个观点还不成熟,还需要更多的资料来佐证,于是只好停止写作,转头继续收集资料。等到我们好不容易找够了资料,可能又会发现上下观点之间逻辑并不严谨,于是可能又会重新构思自己的写作大纲……
我们明明很认真很努力,但就是没能有效推进写作进度,难免让人深感挫败。
这种先制定计划,然后按照计划来完成写作是一种线性过程,但“写作不是一个线性过程,而是一个循环过程。”
线性写作充满了理想主义,因为我们制定计划时,总以为自己已经考虑了各种可能的情况,但现实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以及自身存在的这样那样的倾向,我们永远无法一次性计划好未来写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
而且,线性过程会让我们把每一次的写作都割裂开来,比如我为主题A所积累的材料,可能在写完该主题之后就丢弃了。写主题B的时候我又重新积累,完全不再去思考主题A的资料还可以怎么应用。
但循环的写作就不是这样的。
循环过程指的是我们在平时学习、思考、记录和复习的过程中,就已经在为写作做准备,当我们将相关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写作的主题自动就浮现出来。
由于在平时我们已经把相关的资料积累得差不多了,此时的写作我们仅仅需要把这些资料进行整理聚集。没有事先的计划和主题,各类资料还可以反复利用。
就像乐高玩具一样,这一次,我用ABCD模块拼成了一个形状,下一次,我继续可以用ABEF拼成另一个形状。
卢曼的卡片盒笔记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笔记的方法,也是一种能够帮助我们高效写作的方法。
事实上,它不仅是一种笔记方法,更是一套工作系统,一套能够帮助我们解放大脑,实现高效工作的系统。
申克.阿伦斯用了整整一本书——《卡片笔记写作法》来对卢曼的这套方法进行深入解读。
如果有一种更简单方便的方式能够帮助我们取得成功,为什么还要固守传统的方式痛苦前进呢?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