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该”无处不在。爸爸应该挣钱养家、妈妈应该做饭洗衣服、孩子应该听话……
“应该”的事到底对还是不对,我们来一探究竟。爸爸认为,男主外女主内,挣钱是他应该做的事情,于是再苦再累再难,他也不会抱怨,家里缺钱他自己去借。爸爸还认为,孝敬老人也是他应该做的事情,于是,孝敬父母,他也不抱怨。这就是“应该”的功劳。因为“应该”,所以理所当然,所以不会有任何抱怨。但同时,爸爸在自己心甘情愿付出的同时,也要求我也心甘情愿地付出——带孩子就是妈妈的“应该”,做家务也是妈妈的“应该”,教育好孩子也是妈妈的“应该”。他工作累了,回家就“应该”休息。他还“应该”有自己的娱乐时间、与朋友的喝酒应酬时间。他觉得他以为的“应该”都是正确的,所以要求我们也按照他的“应该”来做。
我不认为挣钱就必须是男人的事,我也挣钱。做家务也不完全是我的事,爸爸也有义务做家务。孩子是两个人的孩子,教育也应该是两个人同时付出。于是,在爸爸回家的时候,我就想:我累了那么久,该你洗碗拖地了。他呢,习惯了“家务活就是女人的事”的思维,回家就想休息,于是矛盾就产生了。
他的二哥二嫂因为观点一致,所以夫妻两基本也没有因为家务产生什么矛盾,二嫂累得再狠,一切家务都是她一个人承担。两个人同时从地里回来,二哥负责躺床上抽烟看电视,二嫂一个人买菜做饭刷锅洗碗。对于他们来说,二哥做的是“应该”的事,二嫂也是做的“应该”事,彼此都没有意见。
我们很少因为钱有矛盾,在花钱的事情上,我们的“应该”基本一致。二哥二嫂会因为钱产生矛盾。二嫂认为“应该”给她娘家大事小事各种花钱,即便家里没有,借也要花。我的观点就是量力而行,所以给我娘家花钱多少,我基本上都没有意见。
说来道去,观点一致,认为的“应该”是一致的,两个人就不会产生矛盾;观点不一致,两个人的“应该”不同,就会产生矛盾。自己认为“应该”的事情,再苦再累,都心甘情愿;自己不认为“应该”的事情,稍微多做一点,都是满腹牢骚。归根结底,有没有矛盾的关键在于你以为的“应该”是不是对方以为的“应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