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读书,今天继续高洪雷著的《另一半中国史》的共读。
今天我完成了这本书的阅读,从前言到后记,我没有落下一个篇章,也自然没有落下一个民族的历史故事,这份历史盛宴,让幼稚、浅薄而渺小的我增添了很多气力,这气力足以扫除平日琐碎的阴霾,这气力更能点燃一个中年少女心中希望的火种。
我是喜爱历史的,不是那种痴迷宫斗戏的喜爱,我很少看古装剧但却超级喜爱历史有关的综艺或者纪录片,从痴迷国家宝藏开始,我就励志要走遍所有我去过地方的历史博物馆,然后国博、云南省博、井冈山博物馆、卢沟桥事件纪念馆、乌兰察布博物馆、呼伦贝尔博物馆。惭愧这些年去的地方不多,但所到之处必要走进历史,那些熟悉的陌生的过去,那些只有耳闻,未曾谋面的过去,都仿佛有着神奇的磁场,让行走于历史与现实间的我们忘记了自己的存在,更忘记了尘世间的纷繁。
作者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其精神发育史。阅读,不一定能改变我们的长相,但一定可以改变我们的气质与品位;阅读,不一定能延长我们的生命长度,但一定可以增加我们的生命宽度与厚度;阅读,不一定使我们变得富有,但一定可以使我们变得智慧与充实。
我超级喜欢他这段话,对于读书这件事,有无数种说辞劝人读书,众人也皆知读书的好处,但真正爱上读书和坚持读书的人又如历史中经过岁月更迭留下的民族一样,那样稀少,更多的人如同征伐的王者,更喜欢把时间留给短暂的快乐,也恰恰是为了这短暂的快乐,却最终消失在茫茫历史长河中。
作者说:如果少数民族史是一片瀚海,我只写出了一滴水的几丝亮色;如果它是一片森林,我只写出了一棵树的少许枝叶。因为那里承载了太多的春花秋月,太多的风霜雨雪,太多的潮起潮落,太多的阴晴圆缺。学识浅陋的我即便是搜肠刮肚,也难以将各民族悠远交错的脉络理清;即便是绞尽脑汁,也难以将各民族博大精深的底蕴参透。但水滴虽小,却能反映大千世界;树木枯荣,也能唱高季候冷暖。尽管历史是睡着的,而读者却在醒着。每一个读者都可以随我一起进入尘封的历史殿堂,以历史的视野、辩证的思维、开阔的胸襟、个性的视角去解读和参悟她。因此,我的书写厚重与否不太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在历史的悲剧中记取训诫,在前人的成功中吮吸养料,在偶尔的闹剧中体验幽默,在旷古的疑问中独立思索,在独立的思索中感悟人生。而且,我的书写选择什么样的风格并不重要了,因为所有的风格,就像道路,路宽、路窄,路长、路短,都将通向未来。同样,我的书写选择什么样的题材也不重要了,因为所有的题材,就像河流,大了、小了,分了、合了,终将奔腾入海。
此时此刻,我,一个生长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我脚下的土地曾有过匈奴骄傲与冷酷,有过鲜卑的寄托与牵挂,更有过圣祖成吉思汗的爱情与豪迈……我的民族的产生是国家兴盛、丝路通畅,家国包容,海纳百川的结果,所以,我们的民族也和产生的环境一样,有着聪慧的头脑,包容的性格,在纷繁的世界里以自己独有的坚持,走过世事变迁。
书已看完,但回味悠长,我也随书中的笔墨流淌,看遍另一半中国的历史过往,如浩瀚宇宙间我们偌大的家园地球不过微微一点,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短暂人生更是没有笔墨停留的间隙。
我发现这本书中惊人的生命力,让我在合上书本的那一刻,仿佛走过了整个人生,读懂了生命的真谛,然后心平气和的对待每一天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