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纵观历史,此一时代,经济发达,物产丰富,政治清明,文化普及。能生此繁华之世,我们应感恩国家,感恩父母,感恩党的领导让我们有此优越的生活条件。此昌盛之时也正是我们修行的大好时机。然而只知埋头造业者多,真修实行者少。从而大家的幸福感越来越下降。家庭的不和睦,工作压力大,人情淡漠,人际关系紧张,遭遇奇祸,疾病丛生等等。究其原因,皆因失贤圣文化信仰使人们无知无畏所致。人们没有正知正见来规范身口意的行为,没有正确的生活方式,不知趋吉避凶。不知因果,违背纲常伦理。从而背觉和尘,集苦因,得苦果。而不自知。
七师专家(佛医)三堂一园养、教、训《世出世人学标准学基础普及教材》。正是在此因缘时节背景下,由中国民间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委托编述的中医药食器械师承教材应运而生。本系列教材是依世出世六贤圣正《经。史。律。论》经藏为依据,为人学、人的标准学津梁。又依世出世六贤圣文化精神仁术救助法技慎遵历史因果律实例,选择了历代符合天理、国法、人情的历史贤圣经典为日学用课本。此套教材共有四十部经典组成。涉及了儒释道医三教一器的重要典籍和二十五史中的真实感应故事。
其中由五明堂师承委员会所编著的《三张处方草稿》与《大纲、题库》旨在说清人学、人的标准学及以医药食器械学科为例,余学科学问亦复如是。用世间四分之三与四分之一、出世间五分之四与五分之一方法技术,使人身(外因)心(内因)信仰(宿业)三残及医源性、药食源性、外科恶意扩大适应症器械损伤性障碍病苦等难以计算的苦难余殃得以全面康复。并设立了七师学科,即行为修正师、识物耕作师、药食不分师、外法外用师、解急救难师、临终善导师、三残康疗师。此七师佛医学科是对国学仁术更进一步的发挥,是对五明的具体落实,是完成“诸恶莫做,众善奉行”最终得以解脱所必须具备的文化法技。是从孕胎幼至死生的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
此套教材的学用应遵循的次第有四个方面。一、文化(理)。二、仁术(事)。三、百姓日用(理事圆通)。四、复还生死度脱众生。
佛与众生体性了无二致,相用实大悬殊。所谓修德有功,性德方显。若唯仗性德,不事修德,则尽未来际,常受生死轮回之苦,永无复本还元之日。是故,儒道佛之本体无二,而发挥工夫证到则有天地悬殊。儒道修之极至也只有人天之果,福报享尽则仍会堕落。而佛则断惑证真,了生脱死,永脱轮回。而后与一真法界、常演妙音。居常寂光中、随类化生。烦惑永尽,生死自在,尽未来际,度脱众生。佛之说法常以契机为妙,所以才有三藏十二部,以各人根性机缘不同而说不同之法。所以永明延寿大师言:“但有利益于人间者,皆是密化菩萨。惟大士之所明,非常情之所测。遂使寡闻浅识,起谤如烟,并是不了本宗,妄生愚执”。佛法大无不包,细无不举。世出世间,无一法不在范围之中。儒之八德,道之三宝,佛之六度,皆是以事修德而显性德。若论修德,则一切善法皆应修持,所谓佛事门中不舍一法。然而我等凡夫,业力深重,烦恼根深。一提修善,则畏缩不前。习气习惯,犹三尺之寒冰。若不假事修而能化者无有是处。所以持戒是修行之根本,为凡圣之所同遵,不因根性而有差别。仁术法技,为修善之器具,因之以自利利他。导众生共登觉悟之路,积福德为往生之资粮。而后于百姓日用中,谨遵贤圣之教诲。以自身为榜样,改变生活模式。敦伦尽分必依纲常伦理,深信因果从而自利利他。于衣食住行起居、性、运动模式、待人济物之时,常以身作则,不违常礼、常理。法与阴阳、调与四时。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少欲知足,心怀感恩。不显异惑众,为大众作榜样。遵循自然理,与天地共和谐。以习劳惜福常自勉,以持戒自尊为轨范。自强不息,验证儒家之八德。厚德载物,实行人学之标准。谦虚谨慎,让生命永远庄严。反省忏悔,祈业障早日消除。从朝至暮,不忘印光法师开示,老实念佛,祈求弥陀临终接引。期有朝一日华开见佛,满无始劫来度生之愿。能如是则可名为真俗不二,正助兼修,机理双契,理事圆融。于入世则为忠臣孝子,于出世则不负佛恩。愿与众师兄弟共勉之。
世出世贤圣经典目录:
《常礼举要》 《太上感应篇》
《文昌帝君阴文》 《黄帝阴符经》
《俞净意公遇灶记》 《德育启蒙》
《寿康宝鉴》 《了凡四训》
《论语》 《道德经》
《易经》 《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素问》 《黄帝内经。灵枢》
《难经》 《伤寒论》
《金匮要略》 《食疗本草》
《素食与健康》 《药性歌括四百味》
《厘正按摩要术》 《诸病源候论》
《佛说四十二章经》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劝发菩提心文》
《佛遗教经》 《佛说八大人觉经》
《蕅益大师文选》 《佛说阿弥陀经》
《饬终津梁》 《安士全书》
《印光大师文钞》 《御制拣魔辨异录》
《历史感应统纪》 《古书疑义举例》
《佛说济孤独经》 《龙舒净土文》
《三张处方草稿》(此为师承委员会七师佛医 仁术法技)
《大纲、题库》
马正学
2013年9月9日写于北京五明堂基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