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读书打卡第505天,我是来自山西太原的史文霞,今天的读书内容是。彼得·布朗、亨利·罗迪格三世、马克·麦克丹尼尔所著的《认知天性》第三章《“后刻意练习”时代的到来》第六节|知识是平面的,复合性知识是立体的
事实性的知识是直白的,而更高层次的学问讲究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道格拉斯·拉尔森说:鸟类分理学所需的技能与医生诊断病人所需的技能是相似的。“之所以说多样化重要,原因在于它有助于我们在比较时看出事物之间更多的细微差别。”“从某种意义上说,每次出诊都是一次测验,要想辨别症状与症状间的联系,就要运用多种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所谓的内隐记忆,是指我们在理解新经验的时候,会自动检索过去的经验。“剩下的工作就是作出判断。”拉尔森说
医学院会采用多种方式教学,除了课堂授课与实验室练习,在这所学校的三个模拟中心里,学生们还会利用高科技的人体模型练习医学复苏和其他诊疗手段,每个“病人”都连接着显示器,有心跳、血压、能够扩张与收缩的瞳孔,而且在另外一间屋子里,还有控制人员在观察并操作这个模型,从而使其具备听说能力。这所学校还会利用“标准化病患”——照剧本假扮患者的演员——装出各种症状供学生们诊断。中心会模拟标准的诊所,学生们在接触病人时,无论是诊疗态度,体验技能,还是全面问询病人相关的问题,以及确诊并拿出治疗方案,在方方面面都必须表现的十分专业。
通过研究这些教学方法,拉尔森得出了一些有意思的结论。首先是看似很明显的一点:如果你的学习经验与出诊有关,那么你在有关出诊的测验中就能更好的表现出自己的能力。仅靠学习书中所讲的病理知识是不够的。不过在期末笔试中,给病人做过检查的医学院学生,和那些运用书面测验来学习的学生相比,考试分数是完全一样的。原因是在书面测验中学生们获得了大量知识,而且只要求对特定信息的问题作答。在检查病人时,你只能全凭自己,运用正确的心智模式和步骤来进行诊疗。相较于只从书中阅读诊疗方法,在病人和模拟病人身上练习这些步骤会提高你的成绩。换言之,最为有效的检索练习,是那些可以反映出你今后如何运用自己知识的检索练习。决定你今后知识运用水平的,不仅是你知道些什么,还有你如何将你的所知付诸实践。就像体育界的一句老话那样“把训练当成比赛,才能把比赛当成训练”。其他有关学习的研究,以及较为成熟的科学与职业培训,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不只是喷气机飞行员和医学院学生越来越多的使用模拟设备,警察、拖船驾驶员,以及任何你能想到的需要掌握复合性知识与技能,而且风险性较高的行业也都在这样做。对于从事这些工作的人来说,光靠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实行动手操作。
其次,虽说医学院学生积累各种临床经验是很重要的,但过分强调多样性,会导致学生忽视对基础知识的重复检索练习,也就是多数人会得的典型疾病。
有一些需要学生了如指掌的疾病,老师会让学生一遍遍的接触这类标准化患者,直至在评估中表现出真正的精通。这并不是等于要在多样化和重复这两种方法里爱选一,我们要确保能做到两者平衡得当,同时也要认清自己,有时会掉进“熟悉”这种毛病病人的陷阱。实际上重复检索练习对于长期记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它也是培训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再次,是实践经验的重要性。对于医生来说,出诊就是一种有间隔的检索练习,具备内容穿插与多样化的特点是一种自然的循环。医学主要是一门基于经验的学问。这就是为什么在最初的两年后,我们要把学生带出教室,让他们进入临床的环境中。
反思其实是一种帮助我们获得经验的练习。拉尔森把考察范围扩大,如何把反思作为培训的一部分,帮助学生们培养反思的习惯,他要求学生们撰写日报或周报,总结自己做过什么事情,成效如何,以及下次如何从不同角度入手,从而做得更好。他认为每天反思就是一种有间隔的检索练习,这应该就是现实环境中医学实践的重要一环,和学校用小测验和大考培养能力是一个意思。
哪些被压缩到数天的授课,或者一般的在职培训会议,拉尔森希望这些参会的学生最起码能做一些事情,试着中断遗忘过程。例如在会议结束时做一个小测验,之后再安排有间隔的检索练习。“把小测验作为这种培训的标准安排,只要每周发一封邮件,里面有10道考查的题目就足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