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爱孩子,就是让他能够拥有渐行渐远的能力和勇气,就是让他能够拥有拥抱世界和未来的能力。
2、光有爱是不够的,还得有教育。教育才是孩子成长的驱动力。
3、教育不仅仅是为了适应社会,还为了孩子的心理成长。儿童心理成长需要:一些方面的帮助;在这些帮助间实现平衡;树立禁忌。
004光有爱还不够(克洛德·阿尔莫)4、儿童的心理成长不是“自然而然”长大的,他不会自然而然的发现人的生存法则,也不会自然而然的产生意识与成熟起来,他需要大人的帮助。
5、只有教育才能让一个婴儿从“小哺乳动物”逐渐变成一个能思考会说话善于与同类共同生活的生命。
6、教育的内容:一是帮助孩子发现他是谁,他喜欢什么,他想要什么,帮助他发展自己的潜力,塑造自己的生命和个性。二是交给他人类生存规则,使其在实现上述事情的同时,将自己的个性更好的融入社会。
7、教育必须遵循一定的准则才有意义。
8、让孩子学会独立,需要父母的解释、示范、耐心支持,不是放纵,因为这对孩子很难,孩子会无所适从。
9、我们应该尊重父母教育孩子的主观性,尊重他们的感情及重演个人经历的行为。但是,教育孩子还必须带给孩子一些对其成长不可或缺的元素,这是父母的职责,容不得半点违背。
10、教育孩子也可以重建父母的人生。
11、父母是驱动孩子成长的主推力。
12、教育必然要经过一段或长或短时间的拒绝、对立和痛苦折磨。但是,这个时期也必然会过去。
**支配心理活动的是两个对立的原则,“唯乐原则”和“唯实选择”。
唯乐原则:是指人的心理器官将其所有目标都集中于一个目标的一种倾向,这个目标就是追寻快乐和避免不快。
唯实原则:是指人的心理器官将目标集中于那些有用的,即便是让人不悦的东西。唯实原则需要付出行动。
唯乐原则向唯实原则的过渡,便产生了思维。正是因为一直得不到所期望的满足,一直失望,才最终放弃通过幻想得到满足的努力,取而代之的是,心理器官决定去认识外部世界的真实状态冰寻找一种真实的改变。
过渡的结果:1、婴儿必须通过外部世界来满足自身的需要,这迫使他关注外部世界并使用可以使他触及这个世界的工具。因此他逐步开发了他的各种器官。视觉、听觉、嗅觉等都活跃起来。2、与此同时,婴儿还必须发展与这些感觉器官紧密相连的意识。因唯实选择需要行动,行动需要时间,在唯实目标达成的时间中,便产生了思维。
13、儿童在其成长的每个阶段都被自己所发展的乐趣所束缚,从而无法独自前行,他必须受人推动,这就是父母的职责。
管理团队也一样,团队不会自动跨越向前,是需要被推动的。
14、要求孩子放弃现在的快乐,去改变,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让他发现新的、更适合其年龄的、更能激发起好奇心的快乐。所以,教育约束不是苦行,而是一种快乐教育,是一种富含生命力的快乐。
比如让孩子断奶是为了他未来可以体验更多的美味。
尽管不改变当下的快乐,也是一种快乐,但这是一种服务于贫瘠且制造贫瘠的停滞,无法成长,没有成长,人就会厌倦。生命是分层次的,需要不断的去体验、去尝试,只有不断的向前,生命才有更多的体验,生命层次才能得以升华,在升华的过程中,你会得到持久的快乐。
所以,教育是用一种乐趣交换另一种乐趣。就像花儿的凋谢是为了结出果实。
本书重要启发:
没有一个孩子是带着健全的心理结构来到世界的。孩子的成长要靠后天的构建,在这个构建过程中父母起着重要作用,而这个作用决不能局限于一个爱字上。
倘若孩子感受到他可以给父母带来快乐,没有他父母就不会这么幸福,他将确认“我的存在对我的父母来说非常重要”,正是这一认识,建立了孩子的自我欣赏。
没有教育意蕴的的爱不是真正吧爱。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帮助他发现真实的自我,帮助他把自己的独特性和身份意识融入到群体之中。
教育是结束一种快乐,而去寻找另一个更适合其年龄的新的快乐,成长,只有成长,才能带给孩子持久的快乐。
真正的父母之爱,是帮助孩子构建自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