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老实话,我只读过王小波的《爱你如爱生命》,但不是说,我只读过他的一本书,就不可以谈谈他。
每个人,都在背后议论别人,这别人或是认识的人,或是不认识的人。而这不认识的人,有时,我们这些普罗大众还更喜欢谈论。
刚才我在一篇评论文章后,留言说王小波属于一个符号,一个文化符号,仅此而已。在那个时代,他的文字相当刻薄,相当不适应当时的月光。也许这段不适应的距离,就叫做文人的一个范畴?。在阅读王小波的《爱你如爱生命》时,那年我刚失恋。读它很治愈,这个治愈主要来自于精神。
我没有想到,还有这么纯情而直白,那么意气风发的情书。也没有想到,爱情是这样美好。等等,这些就是阅读王小波的《爱你如爱生命》中,和后给我那时的滋养和陶醉。这本书,可以陶醉片刻,这就是王小波最大的影响力之一。作家能影响俺们片刻,他们也是幸福的。小波一切安好!
如果说哪个中国当代作家,会给读者带来滋养。那王小波一定算一个。打破世俗的眼光,另眼看社会,保持自有观点最独特的之一,就是王小波。
自律才能得到人生最应该值得拥有的情怀和故事。我经常也在反复思索,阅读和写作,到底是一家子,还是两个专业。这不好分,但我至少明白,后时代,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喜欢阅读,喜欢写作。
至少,我们有一个地方可以安放,不受他人控制,也不受名利所牵绊,这就是后时代阅读和写作可以滋润心灵的原因,也是那么多人重整旗鼓的良药。
王小波的作品,在先生去世以后,开始大卖特卖。我有点想咒骂一下天灵,这样一个纯净的人,为什么这么决绝。至少我看了他的书,得出的结论,天生文人,天生纯粹滴人。老天呀,怎么就叫他突然消失。有些不公,这是我个人一点点偏见。用文人的方法呐喊一哈。
后时代看王小波,看文学作品,看社会,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和价值。文人的那一套,我至始至终觉得有些矫情。文字可以滋润读者,敢问文人靠什么去滋润自己呢。
好的作家,好的混社会的人,一定通过在混社会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文学固然是重要的,可文学只能是生活中的一个家常菜,而不是全部。王小波离开的早,这里确实有很多人,觉得可惜。我看过一些报道,大碗喝酒大碗吃肉,香烟不断,不爱惜身体,身体怎会爱惜自己呢。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了身体,还会有诗意一样的生活吗?正如先生所说,一个人不但要有一个生活,还要有一个诗意的赶脚。那么,诗意生活是什么呢?
后时代,写手众多,网络时代,相信自己的人很多,成功的人很少。原因在什么?
笔者拙见,读书思考太薄,复盘太少。我们现在学习王小波,缅怀王小波。要学习他什么?缅怀什么?
学习他的专注和热情,排斥他的自我和愤青。后时代专注和热情最显著的好处是不焦虑,长远的好处,就是不平庸。作为后时代的俺们,混社会没有过去像王小波那一代人种种看不惯,就要拿来发泄的欲望。后时代,我们不能说把名利放在前面,至少我们都想活明白和清楚。
把小波的专注和热情,投入到混社会中去吧。混社会是门技术活,当官与不当官,有钱与没有钱,不一样。但学会混社会,至少是在做一个向上,向善的人。
向上的人,就是在混社会中,有智慧。懂的说什么,不说什么,懂得一点人性。向善:我的理解就是,我可以不认同你,但我可以和你不发生情绪摩擦。混社会,说白了,靠的是能力和心理,而不是文学。
读书的朋友们,写作的朋友们。读书贵在举一反三,而写作,贵在自我成长,也贵在开诚布公。
我们在后时代,缅怀小波。按我的土锤话就是,不要忘记他,他在某个时刻治愈过我娇小的内心。但仅仅而已,不要去模仿,要去改造自我,去混社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