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华文化笔记28,经学的鼎盛

中华文化笔记28,经学的鼎盛

作者: fox3696 | 来源:发表于2019-12-18 22:37 被阅读0次

文中子之后,大唐盛世到来。盛世往往需要适应盛世的儒家理论作为背书。为统一思想李世民召集儒生在文中子工作的基础上考订五经,以孔颖达领衔,编成《五经正义》,成为当时科举考试的教材。《五经正义》使得汉朝以来的经学纷争最终得以终结,成为儒家一大盛事。

孔颖达作《五经正义》终结了南北朝以来的经学纷争,成为经学的巅峰

但是极盛就标志着衰落,唐朝时期,儒道佛三家鼎立,但是佛家以其博大精深的哲学思辨独领风骚。而由于《五经正义》偏重于古文经学,缺少与时俱进的哲学阐释,缺少生命力,有唐一代儒家虽为国教,但是儒门一直不兴。由于儒家走入僵化,中唐之后韩愈提倡古文运动,以图复兴儒学,掀起了又一次儒学复兴运动。他们引佛入儒,注重义理发挥而轻视名物考据,最终开启了宋代理学的先河(“古文运动”实际上属于“今文经学”的新发展)。

韩愈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提倡古文运动,开启了儒家变革之新风

宋朝之时经学仍然是国教,但庆历之后经学走到了疑古的方向。他们引佛道入儒,另立新说,把儒家发展到空前系统化的阶段,同时也使儒家走出国门,成为东亚诸国的国学。宋儒重视《春秋》《礼记》《周易》和四书,最终以《十三经注疏》为标志将儒家经典发展为“十三经”(《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元明清三代以重视四书之理学为国教,经学的地位遂一落千丈,几至无人问津,直到明清之际顾炎武、王夫之等人对理学、心学、狂禅进行反思,重新注经,才在近古开启了清朝乾嘉学派古文经学考据的黄金时代,也是儒家最后的绝唱。

相关文章

  • 中华文化笔记28,经学的鼎盛

    文中子之后,大唐盛世到来。盛世往往需要适应盛世的儒家理论作为背书。为统一思想李世民召集儒生在文中子工作的基础上考订...

  • 道德经学习笔记28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

  • 经学是魂,小学是基

    从今而后,最想深入的就是经学与古代文字学。 经学是中华文化的灵魂,价值判断的标尺,而文字学是通达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

  • 止戈为武 国典有感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中华文化 尚武初心乃:仁者无敌,止戈为武。 从以前的全球鼎盛至近代没落...

  • 中华文化笔记26,由经学到玄学(之二)

    魏晋南北朝是继战国之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时期,这个时期又产生了许多新的思想流派:继承东汉经学的谶纬经学、古文经学,老...

  • 中华文化笔记25,从经学到玄学(之一)

    天坛的设计就是“天人感应”理论的体现 战国时期,儒家孟子与荀子两派并称显学,而且受荀子影响的法家在秦国得势几乎终结...

  • 唐诗自创《朝如眠》

    2015.09.19创作 如果你了解歷史真正的唐朝,你会知道唐朝鼎盛时期的中华文化,全球典範。丝绸之路也是由此展开...

  • 【双曲线】鼎盛之殇(28)

    文/末渡 作品简介:简介&目录 上一节:双曲线27 第一卷 鼎盛之殇【28】 徐扬脱不开干系要被处罚,高艳红可就不...

  • 原来你是这样的宋代山水画!

    简介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两宋时期是我国文化历史中最鼎盛的时期,文化的成就极高。与唐朝“宁做百夫长,胜作...

  • 佛法小知识19:什么是禅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历经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与中华文化逐渐融合,在隋唐时期达到鼎盛。而禅宗便是最具中国文化特质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华文化笔记28,经学的鼎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ojp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