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残阳如血 ——重温1942

残阳如血 ——重温1942

作者: 韩梅梅韩梅梅 | 来源:发表于2016-06-08 23:15 被阅读0次
      其实本不应该叫重温,因为1942年的那场灾难是我所不曾经历过的。当从电影院出来时,那段关于河南人的灾难却仿佛浓缩了整个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犹如亲身经历了一般,所以姑且叫重温吧。

      天灾人祸,当然不乏迤逦千里的灾民队伍,数百万逃荒陕西的河南人,因着日本人的轮番轰炸他们血肉横飞,因着饥饿他们悄然过世,一路求生却又一路死去。在尸横遍野间,牧师、白修德、老东家都在问“这是怎么了”,可是这所有的一切都不会有答案,他们连仇恨都没有对象,挨饿都不知道因着什么。在苦难面前,每个生命就像在出演一场默片,就像那个刚出生几天便匆匆走完一生的婴孩,没有言语,遑论悲喜。就像那个男人,连头驴都牵不住、明知老婆被人欺负却一声都不敢吭,为了尽孝居然残忍地想要卖掉孩子、炸弹从天而降却义无反顾地扑上去救了小安,原本有血有肉、有爱有恨、性格丰富立体的汉子,最后被一闷棍敲死的时候,他一头扎进烧开的驴肉汤锅里,一声不响,生命的殒灭何其轻易,而旁边的人还因为死去的他玷污了一锅上好的驴肉汤而嫌弃不已。

      我无意去追问天灾抑或是人祸,还是张养浩说的精到:“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当灾难来临时,老百姓总是首当其冲的那一个。可是,你可曾看到灾难中间,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是什么?

      当他们的爹娘、妻子丈夫、儿女死去,你可曾看到他们的眼泪?这一秒死去,意味着从下一秒开始便不再受颠沛流离、饥饿冷冻之苦。死去,反而是福气,是解脱。冷了的尸体留在原地,活着的人姑且暂时活着。没有撕心裂肺的哭喊,没有刨根问底的纠缠,每个蝼蚁般的生命却承载着千万斤的重担,唯有不言不语,唯有全盘接受。当领悟到这种坚韧的负重感,我竟然发现,眼泪,于我这回望历史的人,还有那在苦难中死去和即将死去的人们,都是脆弱,都是软弱。那种种为人或是为己而不得已做出的有关生死的抉择,我不想评说这其间人性的卑劣或是伟大,就像余华说的:“活着本身就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来自于忍受。”天地不言,忍受苦难,本就是最厚重生命的表征。

      当失去了所有亲人的老东家碰到了失去所有亲人的小女孩时,他说“你叫声‘爷’吧,咱们就认识了”,当小女孩那个字喊出口的时候,我再也没有忍住自己的泪水,一路逃荒一路失去的残酷现实里,人们终于没有僵死在绝望与麻木里,灵魂不死,未来不死。那一双孤单却又倔强的身影,到底些许温暖了那一段饿殍遍野的冰冷时光。

      坐在回家的公交车上,车载电视中一对明星情侣正含情脉脉地对唱情歌,车窗外灯火璀璨喧嚣不已。人们正在这片土地上认真蓬勃地生活,每个人尽情绽放自己的生命,享受这个时代赋予的和平与欢乐。

      这两种画面直到现在都在我的眼前交替出现,我一直在想:重温1942年的那场苦难对于现在的我们到底有什么意义?我们大可不必为了那些惨绝人寰的画面,而对现在衣食饱暖的生活羞愧不已。我们的祖辈熬过那些苦难,正是为了后代人能创造并享受更好的生活。再也没有饥寒交迫,没有卖妻卖女的痛苦折磨,唯有平安,惟愿幸福。我无意与过去的苦难对比来更加珍惜现在的喜乐,只是,一段历史,不一定能指引我们往哪里去,但一定会提醒我们从哪里来。

      我本无意于给未看过电影的你设下一个既定的悲情的氛围,我本也无意写下这些言不及义的文字,如果你愿意的话,我想,聪明而且真诚的你呀,一定会有我这般复杂的无法言说的情感,而诉诸文字不过万分之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残阳如血 ——重温194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ojr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