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人时的思考,聊聊现在最稀缺的复合型人才----韩叙
先道歉。由于我刚加入「秒嗨」,需要处理的事有点多,所以在9月基本没有更新。进入10月,我会恢复更新,继续写文章给大家看。入职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招人。为此,还第一次在公众号发了一篇软文,有幸收到300封简历。我认真阅读了这些简历,并从中选出30封,请来面试。截至今天,已经有4位同事入职。
一、招人的困惑
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里包含了几层意思,比如个人素质、专业技能、兴趣爱好,这是基础层;而思维方式是进阶层;三观是核心层。
对于一个初创团队来说,或许不能寄希望找到100%满足上述条件的人才,所以就要有优先级和取舍。
首先,核心层肯定不能有问题,否则能力越强,杀伤力反而越大;其次,进阶层是区分初级和高级人才的关键因素,决定了人才在公司的定位,也会直接影响薪资待遇;以上两个标准,我是非常坚定的在执行。但在基础层,却让我有点困惑。原因就在于「专业技能」这一点。我们肯定希望找到有一些经验或非常有潜力的员工,这样可以尽快开始工作。但问题在于,什么是「专业技能」?是互联网运营的方法,还是对体育行业的理解。如果只有前者,懂互联网运营,但不懂行业,不了解用户,那可能会做出让用户无感的运营措施;如果只有后者,可能无法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顺着这个思路走,最理想的人才类型就是:既懂互联网运营,又熟悉体育行业的「复合型人才」。那么,究竟什么是「复合型人才」,招聘方的需求和态度是什么,以及怎么才能成为这样的人才,这篇文章将会展开讨论。
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出现
几年前,我们称自己从事的是「互联网行业」,范围虽大,界限却很清晰。这几年,我们在介绍自己时,除了「互联网」,还会再加一个「行业」,比如互联网金融或互联网医疗。
纯粹的互联网项目和公司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和垂直行业深度结合的「互联网+行业」的模式。互联网本身已不再是一个独立的行业,而是一个工具,让用户更便捷的使用;也是一种媒介,让信息更好的流通。
行业的发展,会对人才产生新需求。如果需求量足够大,也足够吸引人,就会带动人才类型的走向。因此,对于「互联网+行业」这个模式,最受欢迎的是复合型人才,这也是目前最稀缺的,当然,身价也是更高的。复合型人才,简单的说就是可以同时驾驭「互联网」和「垂直行业」的人才。比如上面提到的互联网医疗,就是既要懂互联网,又要熟悉医疗行业。但是,真正的复合型人才实在太少了,毕竟要在互联网和垂直行业的人群中取交集。所以,目前「互联网+行业」的公司,在选用人才时,只能是二者取一,另外一端靠后天培养。
如果是我在招人,我觉得懂行业更重要。互联网运营可以学,系统的方法论就摆在那里,或者说至少我了解一些,可以提供指导。而面对某个垂直行业时,我就完全是门外汉了,对于行业特征、人群属性、圈子人脉、需求喜好等,都不了解,需要有人可以承担此重任。
这时有朋友会说:虽然我现在不懂,但我可以学,我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很有信心。可是我会说:每个人都会说自己学习能力强,这点很难判断。如果有选择的余地,为什么不直接选一个老手呢。
三、如何成为「复合型人才」
即使能做到同时驾驭互联网和垂直行业,也不一定能把事情做好。因为从熟悉一个行业和人群,到运用在互联网运营工作中,有挺长的路要走,这也是很专业的事。就好比,即使你很熟悉电影爱好者这个群体,但你不一定能做出合理的运营决策,让他们在你的产品上活跃。所以,要想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虽然互联网和垂直行业都要学,但最核心的,是要具备「同理心」,简单的说就是换位思考。
在做运营工作的过程中,最理想的状态是,以用户的视角看问题,但做出互联网运营的专业决策。做到这点非常难,需要有一定的境界。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要么是在用户视角中跳不出来,做的决策过于业余;要么只是以互联网运营的视角做决策,其实用户根本不care。
以一个最近面试时遇到的小事作为案例:
在和一位酷爱篮球的男生,聊内容策划方面的事,我问他,篮球爱好者对互联网产品有哪些需求?他说了资讯、直播等,这些都毫无争议。但后来他突然冒出一句,有社交需求,会在网上找到有相同爱好的人,加微信交流聊天。我赶紧喊停,问他:假设你刚搬家,不知道哪里能打球。这时你发现楼下的学校里有球场,每个周末都有人在这里打球。于是你在网上搜索这些球队的信息,通过加群认识了他们,开始约着一起打球。这个场景是合理的,需求是存在的吧?他说,对。我接着问:但你会在网上加一个人的微信,和他聊天,仅是因为你俩同是某个球队的球迷。他说,这个倒没有。我说:所以了,你说的这个社交需求是不存在的。你刚刚是从篮球爱好者的视角,一下子跳到了运营从业者的位置,给出了一个看似专业,但其实根本不存在的需求。你自己本都可以很容易的判断,这是不对的。他连连点头。
再举一个例子。在我收到的300封简历里,有八成都是有邮件正文的,大多都包含两层意思:首先,是我公众号的粉丝;其次,非常愿意跟着我学习。问题来了。如果有同理心的意识,可以推测出,我可能会被大量的类似内容淹没,即使我怀着感恩的心去阅读,但看多了也就没什么特殊的感觉了。
更重要的是,作为招聘方,我关注的是人才能为公司做什么贡献,而不会在意求职者期望获得什么。很多朋友一再强调自己特别需要一个好上级,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这些想法很正常和合理,但跟我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关注的只是公司的利益。这么说虽然有点冷酷无情,但事实就是这样。这就好像一个男生向心爱的女孩表白,一直在强调自己多么需要这份爱情,多么渴望得到女孩的爱,但从不提自己会为对方做些什么。这样的求爱成功率肯定不会高,女孩也不敢和这么自我的男生在一起吧。所以,求职时也要有同理心,想像对方在寻找和期待什么,用事实做论据,去证明自己的价值,而非虚幻的描述。比如,从零组建10人团队,策划过参与人数高达100W的线上活动,这就是客观事实,即使没有任何粉饰的语言,只是平铺直叙也会让人觉得有说服力。相反,在简历中反复表达自己学习能力强、认真踏实、吃苦耐劳、有责任心和进取心等等,这些务虚的自我评价毫无价值,不会有人关注这样的内容。因为只需要动动手指,这些优点每个人都可以拥有。
在招人的过程中,不断有朋友询问自己为什么没被录用,差在哪里。道理很简单,不一定是自己差,而是有人更合适。如果有同理心就可以推测出,我面对的不是几份简历,而是几百份简历,录用者需要有足够的理由从中脱颖而出。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大到做公司决策,小到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只要有同理心的意识,就离目标会更近一些。
具备「同理心」,同时保持广泛的兴趣和勇于钻研的精神,可以帮助自己更好的去理解某个垂直行业,去感受某个特定人群的特征属性。能做到这点,即使先天不是业内人,后天也可以补上,让自己的弹药库储备充足,成为做决策的依据。
想起之前有一位前辈考问我:作为一名运营人员,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我回答:对人性的理解。如果你觉得这是废话,因为任何行业都需要理解人性。那我可以再具体一些,就是「同理心」。
有关招人。第一阶段已完成,绝大部分职位已有出色的同事坐阵。但我们对优秀的人才,会持续保持着开放的态度。如果你有三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比如内容、活动、用户、渠道、新媒体,并且认可本文的观点,可以发简历给我:hanxu@miaohi.com,感谢!
前段时间面试,有个小心得:换位思考,去想面试官要的是什么,而不是我们想要得到什么。也就是韩叙哥今天的这篇文章,棒!
同理心,换位思考,但是要忌讳一点,别把自己的需求当成用户需求。
给公司创造利益才能看到你的价值
从来都是如此,而且我看好的公司,我会去了解,然后判断公司大概短期和长期分别需求什么能力,然后有重点的表达自己的工作内容即可,成功率较高,当然,自己确实不具备经历和能力就没办法了
我不会说从孙子兵法中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领悟到这一点的,具体做就是思考我此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求职公司目前的大致状态以及职位需求,面试官面试时是什么样的状态等~
我深知自己对体育方面不在行,所以面试的时候类似“我可以学,我会努力”之类的字眼没有说出口,我能理解,只靠一时脑热的决心,是浪费公司的时间也是浪费自己的时间,落选了有些遗憾,不过我还年轻, 说不定韩叔你下次跳槽的行业刚好和我对口呢
随着运营细化,现在运营行业壁垒已经蛮大了,干工具运营的跑去干互金 干二手车 干数据已经很难。 强烈推荐未毕业同学掌握门技术比如前端什么也好上手,这样跳槽也可以缩小壁垒,入了行再去了解这个行业。
站在一个HR的角度去面试,或者用人方,HR和用人方感觉视角又不太一样
游戏公司数量大大缩水,市场份额被大厂占有,小厂生存艰难。岗位数量有限,从业人员数量未减。
我面的人很多 你凭什么让我选你~
感觉每个职位都类似,比如设计,不是设计师觉得这个案子有多好,哪个颜色有多棒!而是这个设计点会为甲方带来哪些便利,如何的解决了他的需求,带给他多少利益。
我从不说自己会什么,擅长什么,我只用数据说话
最重要的是抓住公司的痛点,他想要什么,你就展示什么!
懂人性,不管是做营销还是做互联网运营都会事半功倍。更甚者在日常社交,与人谈判,甚至做每一个与他人相关的或大或小的决定方面都非常有用。想起了明朝王阳明利用对人性的洞察,多次用奇招出其不意制胜的案例!我一直觉得他才是悟到人性真理后的超脱之人。 2. 内容创业的未来在于垂直行业上的专注挖掘,之前其实有很多广告界,互联网界的Kol有提到。看来这点对于个人职业发展也同样适用。最近正也在思考这个东西,就看见发文了。棒! 3.道理大家都懂,多实践才是关键。以此提醒自己
后天有面试,也在想怎么给对方一个选择我的理由,换位想,对方需要什么样的人,我能符合到什么程度,在线沟通很顺利,有隐约感觉到对方的期望点,感觉我会让对方失望,但不怯,会很坦然的去面试,结果也坦然的接受,但也有一个难题,就是掌握的信息量有限,可能很难了解对方的需求是啥。
球类爱好者的社交需求还真有的。我周边一个酷爱网球的朋友,他朋友一半以上都是网球爱好者,常常约球,而且跨城市约。还是打球才让他们聚在一起,核心需求不是社交,而是打球。
我目前从事互联网金融行业,说到复合型人才,同时具备互联网和金融行业的人才少的可怜,平时在招聘时更多的考虑复合型人才是指做文案的希望有不错的策划能力,做活动的有一定的推广能力,而不是指做互联网的有一定金融经验,个人见解
七情六欲懂人性,前线后端晓业务,身披运营方法论,打出自我竞争力
张亮就在阿里汽车,哈哈
只看了标题,楼主见谅,发表点拙见,跟您学习了。做运营四年了,一直在想自己算不算复合型(人才还不敢说,毕竟能人太多了,每天也都在学习),经常思考一个运营需要考虑哪些?哪些是主哪些是次?整合供应链和物流,培训客服了解客户心里满足客户需求,做市场调研定位客户及产品,根据定位和产品卖点差异在自己脑海里先刻画出客户的购物场景,并将这个场景刻画出来,利用各种有效渠道传播,最终形成购买,这还没完,还要让客户重复购买,买的舒服买的值。这期间供应链管理,客服,美工,设计,客户关系管理,市场分析,用户分享等等工作,运营都需要知道,可能某些还需要懂,所以运营是否就是复合型人员?可是现在又面临失业,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了-----谢谢评论,但你只看了标题,你的内容我也不细读了。如果你看了文章,你就知道80后90后根本不是重点,70后能满足条件也OK,80后能来顶替我也没问题。欢迎所有能为公司做贡献的朋友!
说到复合型人才的话,作者从电影行业跳到体育行业,是否满足了复合型人才的标准?或是凭什么认为能做好体育行业方面的运营?我觉得我不算复合型人才,我算是拿互联网经验去弥补行业经验的,所以要好好学。之前涉猎电影的经历,教会了我如何更快的学习和感受。
所以如果一换行业,就可能存在巨大的沉没成本,特别是刚工作一两年,还在基础岗位的。
谢谢叔叔的分享 感受到社招不同于校招了 用人方关注的问题就是 你是不是匹配我岗位的人 没那么多时间给你培训 学习 而毕业一两年的小白往往在面试时候表现出自己爱学习肯吃苦 呜呜 优势虐少 可人家公司招人重点不在这里 心疼…………看完之后暗暗告诉自己朝着复合型人才方向走………
关于简历和面试,我一直坚持的是客观平实地平铺直叙往往比主观美丽的形容表达有说服力的多。钱长的多丑多不美丽都有人要,为什么,因为它是钱,因为它是价值多直观体现。
我们有同事就是因为抓不住用户痛点而苦恼的离开,我很理解他。做运营和营销想深入下去时真的会遇到不懂用户的瓶颈。现在有些孩子没等深入呢就丧失了热情。我曾经也犯过这种错误,现在懂得希望还来得及。
这段时间刚好离职准备换工作,心里虽然感觉没什么问题但是对面试时表达的思路很迷茫,今天看了韩哥的文章才恍然大悟,面试时不要玩太花哨的,把最真实的一面呈现给面试官,拿出实力换薪酬即可,否则再会瞎说,谁又有功夫听你bb
有用户思维的运营只要场景得宜对业务的理解也可以很迅速,而做惯了行业的资深人士要培养互联网思维有时候总难过自己心里那道坎。复合型诞生的最好契机莫过于传统行业的5年内或互联网的5年+
前段时间脉脉有一个热门话题是说90后工作的忠诚度普遍偏低,所以我们90后要想成为互联网➕垂直行业的复合型人才,首先就要有一颗坚韧不拔的心态,坚守并深耕某一行业。但是现实是,我们的好奇心以及对当前工作的不满,往往促使我们不停的换工作!韩叔的文章,让我有了新的思考!
最近一年招人的时候,除了专业技能外,已经把另一个重点转向了这个人是不是健谈开朗。有时候招了比较闷的,有什么事对方都藏在心里不说,管理起来还要负责不断猜心事,很累的。 和性格搭配起来算不算复合型人才呢
网友评论